题干本题共包含 5 个小题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不同类型的两种企业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争后
商办企业 22.4% 70%
官督商办企业 77.6% 30%

材料四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

简答题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答案解析

简答题2

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形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原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答案解析

简答题3

材料三所反映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原因: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答案解析

简答题4

据材料四的地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张謇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创办的企业大部分都在南运河地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正确答案

基本特征:以轻工业为主。
原因:明清时期该地区商品经济较发达,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该地区是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地区之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迅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是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张謇受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当地较为畅通的交通条件。

答案解析

简答题5

以张謇为代表的实业家想通过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机,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能,因为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独立,“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