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3 个小题

材料一:每到传统节日,总有一些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有对于家人与故乡的眷恋,还有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珍视。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竞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千百年的年俗。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年俗文化正逐渐形成:在网上采购年货,在群里拜年、抢红包、晒晒年夜饭,看看网络春晚,网上订张机票或者电影票……
材料二: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打开手机客户端,用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人们就能随时随地享受从沟通交流到衣食住行等全方位服务。互联网正在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社会的交流结构、组织结构,对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简答题1

针对传统年俗的变化,有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会进发出新的生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观点一: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
理由:①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互联网时代,人们在虚拟空间上的连接更紧密,但现实空间中的关系却日渐疏远,于是每到节日时,人们总是感觉味儿淡了。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节日需要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节日习俗中最宝贵的仪式感与虔诚度的渐渐逝去,在互联网漂亮的外衣下,最终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
观点二:会迸发出新的生机。
理由: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应因时而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节日文化应不断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节日文化的有效传承。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广博的共享空间。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发展,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

答案解析

【分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来分析这一观点。解答这样的试题考生只需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答即可,要么赞同第一个人的观点要么赞同第二个人的观点。如果赞同第一个人的观点: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则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一,互联网时代,人们在虚拟空间上的连接更紧密,但现实空间中的关系却日渐疏远从而导致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第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传统节日习俗中最宝贵的仪式感与虔诚度的渐渐逝去也有可能导致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如果选择赞同第二个人的说法也需要同样表明理由即可。
简答题2

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当今时代为什么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

正确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互联网已经普遍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从沟通交流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与互联网之间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互联网对人的影响不能人为割断和否认。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重视联系的中间环节,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之间以及互联网与人们之间复杂多样的联系不断加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答案解析

【分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当今时代为什么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此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此题难度相对较小,考生在作答时主要从联系的特点方面作答即可。就本题而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考生结合材料梳理答案即可。
简答题3

联系现实生活,就人们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正确答案

①坚持适度原则。要适度利用网络而不可沉迷于网络。
②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抵制和防止不良信息的影响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生活的具体需要和利益与互联网。(其他建议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

【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联系的客观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材料中要求回答的是方法论建议,因此应该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切记不可跑题。
【点评】传统文化的特点、联系的特点、适度原则、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