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下列发生在转折期的“上升”事件有() ①《辛丑条约》②《临时约法》③五四运动④北伐战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上升的含义以及过渡期的时间跨度1901年到1920年,“上升”,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排除①,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时间不符合,排除④,故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B。
【点评】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时,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抓住关键词,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相似试题
  •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下列发生在转折期的“上升”事件有() ①《辛丑条约》②《临时约法》③五四运动④北伐战争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中国社科院张海鹏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这里所指的过渡期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全面确切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从“沉沦”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涉及到1840~1911年中国历史的哪些重大事件?从“上升”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1911~1919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写出19世纪中期以来推动经济史主体在“西方”成长的主要政治、经济与科技因素。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关于鸦片战争,高中历史教材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晚清时期一个中国驻外使节在日记中写道:“昨夜叛勇已入巴黎,约千万人,哗言鼓噪,声言将吏、兵二部大僚,并民勇将军、巴黎提督、按察司皆改用其党。各官畏惧,皆避往凡洒(凡尔赛)等处,巴黎遂无主矣”。这则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归纳其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与世界近代时期相比,现代历史时期新增加的基本矛盾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