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十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019家,其中使用蒸气动力的675家,工人人数38万人,铁路2039.6英里,使用蒸汽动力的轮船11万吨。日本完全实现了近代工业化。而与此同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的帝国提供一点近代化工业的“点缀”而已。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

B近代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

C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

D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这是因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是民之痛、国之殇。在甲午国耻120周年之际,某校时政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甲同学认为,清末政治腐败,内斗激烈。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日本是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之败是制度的失败。 乙同学认为,为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一方面要增强海洋意识,捍卫海洋权益;同时大力增强军队实力,不惹事也不怕事,对于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不回避、不妥协、不让步。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是民之痛、国之殇。在甲午国耻120周年之际,某校时政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甲同学认为,清末政治腐败,内斗激烈。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日本是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之败是制度的失败。 乙同学认为,为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一方面要增强海洋意识,捍卫海洋权益;同时大力增强军队实力,不惹事也不怕事,对于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不回避、不妥协、不让步。

    简答题查看答案

  •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是民之痛、国之殇。在甲午国耻120周年之际,某校时政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甲同学认为,清末政治腐败,内斗激烈。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日本是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之败是制度的失败。 乙同学认为,为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一方面要增强海洋意识,捍卫海洋权益;同时大力增强军队实力,不惹事也不怕事,对于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不回避、不妥协、不让步。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日本这一大岛上的人们,属白种人,业已开化,且长得漂亮;是些不依赖于任何人的偶像崇拜者,拥有不计其数的黄金。”(出自《马可•波罗行记》)以上描述反映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李大钊曾将日本的三次侵华罪行概括为“三甲”(甲午、甲辰、甲寅)战争,其中的“甲寅”战争是指()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