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1 个小题

某教师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课第二框题“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时,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即:小涛和Jack的故事。小品简单过程:场景一:Jack先用英文在新班级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从穿着、语言、动作表情,无不表现出美国人的自由、随意、不拘小节的性格。场景二:Jack请小涛吃饭。Jack提出各付各的,小涛很难理解,表现得很不开心,期间点菜时小涛简单介绍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场景三:Jack过生日,小涛送了他一盒美国的“好时”巧克力,Jack给了小涛一个大拥抱,并当场拆开礼物,分吃巧克力,小涛对Jack的拥抱很不习惯,也觉得Jack当场拆开礼物就吃,很没有礼貌。学生看完小品后,多媒体呈现课本的问题(人物换成Jack):(1)如果你是Jack,会怎么办?(2)我们能以“好”或“坏”来评价Jack的处理方式吗?(3)有人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放意味着穿喇叭裤、戴蛤蟆镜。(多媒体呈现七八十年代的穿着打扮的图片)在今天,你认为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简答题1

上述材料中的教师比较成功地运用了活动教学法来讲述新课,结合材料回答运用活动教学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活动教学应该把握适度原则。该教师把活动设计成一个简单的小品,运用三个场景展示了小涛和Jack之间的文化差异,为学生思考如何对待这种文化差异提供了情境。教师合理安排了活动的形式,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了活动教学。
(2)活动教学应该坚持目的性。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一个友好往来的使者。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用简单的三个场景把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情境冲突中又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无论活动还是最后的问题,目的都很明确:让学生学会做一个友好往来的使者。
(3)活动教学应该坚持体验性与探究性并重。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由向教师学知识,向自己、同学、社会学知识的转化中,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某教师在讲述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在讲到“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先让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哪些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结束后,教师做补充。举了一个刚刚发生在校园内的事例:我们学校的一位初一学生,早上上学时,在爬教学楼楼梯的过程中,突然倒在楼梯口,到医院抢救无效,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同时又列举了汶川地震时靠着坚强的毅力存活下来的人。通过身边的事例,既能让学生们清楚地理解了“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也引起了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某教师在讲述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在讲到“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先让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哪些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结束后,教师做补充。举了一个刚刚发生在校园内的事例:我们学校的一位初一学生,早上上学时,在爬教学楼楼梯的过程中,突然倒在楼梯口,到医院抢救无效,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同时又列举了汶川地震时靠着坚强的毅力存活下来的人。通过身边的事例,既能让学生们清楚地理解了“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也引起了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

    简答题查看答案

  • 119[教学设计题]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一共包括以下三个小标题: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请设计这一框的简单教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请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主题,设计一则教学设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电流和电路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本节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是学习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前提。在一堂课上,杜老师设计了分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你是杜老师,请你为本节课设计一个教学结课片段,并说明设计思路。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某教师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两代人的对话》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上一堂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以及多重代际差异,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不断出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与父母的沟通。怎样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如果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们的进步。这样处理,使学生从上一堂课的内容中,激发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也使新旧知识能够最终达到系统化、网络化。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某教师在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两代人的对话》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上一堂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以及多重代际差异,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不断出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与父母的沟通。怎样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如果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们的进步。这样处理,使学生从上一堂课的内容中,激发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也使新旧知识能够最终达到系统化、网络化。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某老师在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题《文化与经济、政治》时,针对课程设计了如下一个教学环节,试分析该老师采用了何种教学方法,并加以说明。【解决的问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措施。【解决的方案】展示图片、引用材料、播放音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业化讨论,教师适时引导。由小组发言人进行总结,其他同学补充。(注:突出专业化讨论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主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师生的互动来解决问题)展示《大长今》剧照,并配文字说明、展示《功夫熊猫》和《花木兰》剧照。【问题设计】对比上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感受。【设计意图】展示熟悉的《大长今》和美国电影海报,学生总会有一种少了点中国文化的遗憾。再看看韩国注重开发文化资源,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而我国作为文化资源大国却是文化卢业弱国,感受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使学生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并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发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