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第一期瘀血红润期,局部皮肤受压或潮湿后,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短时间内不见消退。
护理:应加强护理措施,除去致病原因,增加翻身次数,避免摩擦、潮湿和排泄物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的摄取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第二期炎性浸润期,受压部位呈紫红色,皮下产生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可出现水泡,此期极易破溃。破溃后,可显示潮湿红润的疮面。
护理:应保护皮肤,避免感染。除继续加强上述措施外,有水泡时,未破坏的小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不必剪区表皮,然后涂消毒液,用无菌敷料包扎。
第三期浅度溃疡期,表皮水泡逐渐扩大,破溃,真皮层疮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病人感觉疼痛加重。
护理:应尽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以鹅颈灯距疮面25cm照射疮面,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照射后以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疮面。还可采用鸡蛋内膜、纤维蛋白膜、骨胶原膜等贴于疮面治疗。如内膜下有气泡,应以无菌棉球轻轻挤压使之排除,再以无菌敷料覆盖其上,1~2天更换一次,直到疮面愈合为止。
第四期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可向周边及深部扩展,可深达骨面。脓液较多,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严重者细菌入血易引起败血症,造成全身感染。
护理:应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促进愈合。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收敛的中草药治疗。如疮面有感染时,轻者可用无菌等渗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疮面,再用无菌凡士林纱布及敷料包扎,1~2天更换敷料一次。还可用灭滴灵湿敷或用生理盐水清洗疮面后涂以磺胺嘧啶银、呋喃西林治疗。对于溃疡较深、引流不畅者,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以抑制厌氧菌。感染的疮面应定期采集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每周一次,按检查结果选用药物。对形成窦道给予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