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汉魏六朝时期相和歌的发展有哪些?

正确答案

相和歌是两汉及魏、晋时对民间歌曲作艺术加工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汉代时由北方兴起。相和歌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后逐步发展为i“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在“但歌”中加入乐器伴奏,即成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它不仅取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形式,而且加入了乐器伴奏,唱的人还要敲打一种节奏性乐器——节。由其发展过程可见,相和歌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作为一种俗乐歌曲,其内容和形式均有广泛的群众性。代表作如《江南》、《短歌行》等。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势为多段体的相合大曲,是有歌、有舞、有但曲(即器乐曲)的歌舞大曲形式。
相合大曲可分为三个部分:
1. “艳”(分有词、无词二种),一般在曲前,起到引子的作用,音乐婉转抒情,舞态优美。
2.“曲”和“解”,为相和歌的主体部分,“曲”即歌曲;“解”是每段歌曲之后器乐伴奏的舞蹈部分,速度快,情绪热情奔放。
3.“趋”、“乱”,常用于一曲末尾,是整个大曲的高潮部分。后来“趋”逐渐取代了“乱”。伴奏乐器主要有笙、笛、节、鼓、琴、瑟、琵琶、筝等。汉魏相和大曲已具备三段式歌舞曲的基本结构原则,对隋唐歌舞大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秦、汉魏六朝是中华文明发展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相和歌的发展过程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相和歌。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相和歌的四个发展阶段:①()歌,无伴奏(清唱、彩唱)。②但歌,“一人唱,三人和。”即帮腔。如《江南》③相和歌,见名词解释。④相和大曲,歌、舞、器乐并用,大套结构形成(套曲)。

    填空题查看答案

  • 成熟形态的相和歌有哪三种调式?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相和歌的形成是怎样的?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述相和歌与相和大曲的艺术特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相和歌的得名,取义于“()”。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简述相和歌的概念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