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和纯合子各占5/8、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l,Fl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用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的二倍体水稻品种进行育种时,方法一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然后选育所需类型:方法二是用F1的花约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育种专家用高秆抗锈病水稻与矮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秆抗锈病水稻,这种水稻出现的原因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锈病是锈菌引起的,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让高秆抗锈病与矮秆不抗锈病的两个品种杂交,F1全为高秆抗锈病,F1自交得F2419株,其中高秆抗锈病为236株、高秆不抗锈病为78株、矮秆抗锈病79株、矮秆不抗锈病为26株。试分析回答: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锈病是锈菌引起的,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让高秆抗锈病与矮秆不抗锈病的两个品种杂交,F1全为高秆抗锈病,F1自交得F2419株,其中高秆抗锈病为236株、高秆不抗锈病为78株、矮秆抗锈病79株、矮秆不抗锈病为26株。试分析回答:

    填空题查看答案

  • 有两纯种小麦,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易感锈病(ddtt)。要利用这两个品种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优良小麦品种,育种小组提出了三种育种方案: 方案一:DDTT×ddtt→F1→F2------→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二:DDTT×ddtt→F1→F1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三:DDTT和ddtt的种子幼苗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综合处理------→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三的育种原理是()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有两纯种小麦,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易感锈病(ddtt)。要利用这两个品种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优良小麦品种,育种小组提出了三种育种方案: 方案一:DDTT×ddtt→F1→F2------→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二:DDTT×ddtt→F1→F1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三:DDTT和ddtt的种子幼苗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综合处理------→矮秆抗病新品种 三种育种方案中,育种的时间短且成功率高的方案是()

    填空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