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新期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开始,Z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年来,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注重规划引领、整体推进,因村制宜、挖掘乡村文化,保存乡村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发扬乡村文明,使万千农村大变样,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均等,众多江南乡村魅力再现,农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农民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 材料二:目前,部分历史文化村落遭受破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消亡,大量乡村文明面临“断档”危险。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成为一项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性工作。 运用文化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有利于提升古村落的文化品位和村民的生活水平,使其成为造福农民的民生工程。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保护历史文化村落有利于促进人们接受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④保护历史文化村落对于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演进、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解析

该题以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还可以从古村落的特殊性上回答,古村落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职能、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试题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新期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开始,Z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年来,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注重规划引领、整体推进,因村制宜、挖掘乡村文化,保存乡村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发扬乡村文明,使万千农村大变样,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均等,众多江南乡村魅力再现,农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农民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 材料二:目前,部分历史文化村落遭受破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消亡,大量乡村文明面临“断档”危险。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成为一项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性工作。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新期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开始,Z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年来,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注重规划引领、整体推进,因村制宜、挖掘乡村文化,保存乡村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发扬乡村文明,使万千农村大变样,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均等,众多江南乡村魅力再现,农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农民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 材料二:目前,部分历史文化村落遭受破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消亡,大量乡村文明面临“断档”危险。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成为一项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性工作。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新期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3年开始,Z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年来,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注重规划引领、整体推进,因村制宜、挖掘乡村文化,保存乡村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发扬乡村文明,使万千农村大变样,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城乡均等,众多江南乡村魅力再现,农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农民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 材料二:目前,部分历史文化村落遭受破坏,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消亡,大量乡村文明面临“断档”危险。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成为一项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性工作。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2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2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2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2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2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废除人民公社,确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据统计,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1978年约有2.5亿,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农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 材料二 表2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党的宗旨出发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