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叙述态度的概念和成分并说明态度对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评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把态度看成是由三部分组成,即认知、情感和行为,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态度的复杂性,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潜在联系。这三部分密切相关,特别是,认知和情感在很多方面是不可分离的。
1、认知:指人对事物的看法、评价以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包括个人对某一对象的理解、认识以及肯定与否定的评价。
2、情感:即人对事物的好恶,带有感情色彩和情绪特征。情感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情感能够导致行为结果。
3、行为: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早期研究认为,态度作为原因影响到行为,也就是说,人们所持有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所做的事。后来研究者得出结论,态度与行为之间并无相关关系,即使有,也是很弱的关系。近期的研究表明,如果考虑一些调节变量,态度可以有力地预测未来的行为,并且可以证实早期的结论。
调节变量是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重要的态度是那些基本的价值观、自我利益的反应,或是反应了一个人对于自己看中的个体或群体的认同。那些被个体认为很重要的态度,倾向于与行为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态度和行为越是具体,他们之间的联系就越有利。很容易回忆起来的行为比那些不容易从记忆中提取出出来的态度更可能预测行为。当社会压力在某种方式上拥有绝对权力时,态度与行为之间更可能出现差异。最后,如果个体对于态度所针对的事件有着直接经验,则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更强烈。
自我知觉理论,即在事实发生之后能够使已经发生的活动讲得通的一种态度。与认知失调理论正好相反,他们认为态度是一种很随意的言语陈述,自我知觉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找出一种听起来合理的答案。自我知觉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尽管传统的态度——行为关系总体来说正相关,但行为态度之间的关系更为有力。当你对某一事件缺乏经验,或过去对它考虑较少时,你会倾向于从你的行为中推断自己的态度。但是,当你的态度早已在脑中形成,并且界定的十分清晰时,那么这些态度很可能会指导你的行为。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某企业的员工对健康和安全都具有正确的态度和理念,并持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那么这说明该企业具有()。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态度行为意向成分是指个体对客体的()。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对人和事倾向于采取特定的行为方式。()

    判断题查看答案

  • 人对事物的看法、评价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是态度的()成分。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态度的三个成分为什么是一致的?用一个例子说明态度三个成分的一致性: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是要促使人们改变原有的态度和行为并消除那些支持这些态度和行为的因素,输给他们一些新观念。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态度的行为成分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

    判断题查看答案

  • 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感知和情感体验形成的,其中情感的成分占有重要位置,并起到强有力的作用。

    判断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