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1)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新西兰籍经济学家A.菲利普斯用原始的菲利浦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1960年萨缪尔森和索洛用菲利普斯曲线曲线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菲利浦斯曲线如图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低;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决策者要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选择:或者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或者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1968年,美国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质疑,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忽视了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考虑到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提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反方向的交替关系,在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线,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3)理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失业并不取决于通货膨胀而是取决于经济中的随机冲击。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是规则的,公众会预期到这一变动。结果,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水平的变化,对就业量和产出不会发生影响。如果发生政策的意外变化或者经济中出现需求或者供给冲击,就业量和产出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公众将会很快了解到这种变化,从而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在短期也不会具有明显的交替关系。理性预期学派把自然失业率与理性预期结合起来,否定了短期和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提出菲利浦斯曲线始终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都不存在替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