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4 个小题

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明嘉靖四年规定,凡是双海桅海船,统统扣留,即使不是贩卖番物(外国货物,也以番物论,俱发戍卫边,……。
——《中国古代经济通史》
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自明朝第五代皇帝……,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就处于一种封闭的稳态建构;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曾写道:“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材料三

请回答:

简答题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正确答案

新现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
因素:封建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地主富商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答案解析

染坊,染工;机房,织工,反映出出现了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
“凡是双海桅海船,统统扣留” 反映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反映出地主富商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简答题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作者关于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对这一观点作简要评述。

正确答案

观点:材料二作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
评价: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资本主义入侵客观上把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同时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效仿实践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弘扬民主科学精神;社会生活上传统习俗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近代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民族尊严遭到践踏。

答案解析

“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借用鲁迅的话也是说明外来冲击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对观点做出客观的评价,一方面,西方入侵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做出论证。一方面,指出西方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简答题3

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解析

特点:根据图片得出是中国一五计划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结合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国情,从本国经济政治角度和国外环境来介绍。
简答题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

正确答案

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保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解析

有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同情况得出: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保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化三改造。
相似试题
  • 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人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

    单选题查看答案

  • 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 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 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 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 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 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 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