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一般包括:
(1)信用风险评级。即对每个授信客户和每笔授信业务均进行评级。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通常是以外部评级资料为基础,根据本.行的评级政策和方法,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对每笔授信的评级不仅在贷后定期进行,即使在提供贷款前,银行一般根据借款人的资信状况、授信的种类和数额、担保条件等因素对可能发放的授信事先评级,以便决定是否发放授信以及利率、费用和担保方式等。
(2)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随时获取信贷敞口的分布和集中情况,通常可根据要求及时收集、汇总在某地区、其行业、其产品以及某个风险级别等方面的授信情况。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这些信息,一方面在审批具体交易或者贷款时可资参考,另一方面的用途是为贷款组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风险评价模型的准确设立提供充分的历史统计数据基础。
(3)谨慎的信贷决策。银行的信贷审批决策机制可以大致分为委员会制和个人负责制。委员会制的特点是可以集思广益,从而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缺点是耗时费力、效率低、不易分清个人责任;个人负责制正好相反。
(4)信贷检查。银行的内部稽核部门定期对信贷进行检查,以便发现和堵塞管理中漏洞。
(5)设立信用限额。可设立信用风险的限额有:对客户的限额;对关联公司的限额;对一个行业的最大信贷限额;对一个地区或一国的最大信贷限额。
(6)资产组合管理。贷款组合管理又称为集中性风险管理。如果以历史标准衡量,某—行业或某一评级类别中有较多的借款人的信贷评级出现下降,银行就应减少对该行业或该类级别的贷款。当发现贷款风险过分集中于某些行业、某些地区、某些产品、某一风险级别时,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