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905年8月,以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和以蔡元培为首的光复会,在日本东京实行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统一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大家一一致同意将原来由华兴会成员办的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名为《民报》,作为同盟会的中央机关报。同年11月,《民报》在东京创刊。该报是一份以政论为主的大型月千(实际上经常脱期),共出了26期。其中1~6期由胡汉民主编,7~24期由章太炎主编,25和26期合刊由汪精卫主编。革命派第一流的宣传家陈天华、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等都参加过《民报》的编辑或撰稿工作。孙中山亲自为《民报》写了发刊词。他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简称为“三民主义”)。《民报》的基本内容是宣传三民主义。
首先,大力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民报》发表大量的文章,指出满族统治者已堕落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成为各族人民的死敌和民主革命的主要障碍,明确提出“排满”的口号,号召人民起来“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
其次,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民报》发表许多文章批判君主专制制度,鼓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等“国民之权利”,号召人民起来进行“政治革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
第三,宣传以土地国有为中心的民生主义,《民报》发表一些文章宣传,七地国有和平均地权,号召人们起来进行“社会革命”。这就初步接触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但是,《民报》的宣传家们关于土地国有的主张是不彻底的,对平均地权的解释也是不一致的。《民报》的宣传也有严重的缺陷。一是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缺乏认识,因而没有很好宣传反帝斗争的重要任务;二是带有大汉族主义倾向,过多地宣传了汉满之间的民族仇恨,三是没有划清无政府主义与民主革命之间的界限,把进行暗杀等手段当作革命活动来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