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超渗地表径流产流机制-Rs机制:超渗地表径流产流机制是指供水和下渗发生于地表(包气带上界面)的产流机制。超渗地面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是降水强度大于地面下渗强度。
产流面积的变化:对于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面积发展,则在空间上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这是它与饱和地面径流面积发展的主要区别之处。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径流产流面积的大小及发展取决于降水强度与下渗强度的相互关系。凡是i>fp的地方便是产流区。对一次具体的降水而言,产流面积的大小及发展与当时的降水特性、土壤类型、土壤湿润状况、甚至地面坡度密切有关。
超渗地表产流的基本特征:
①降水强度大于下渗强度时,产生地表径流;
②产流量与降水强度和下渗能力有关;
③产流面积并不是随降水的持续而单纯增长,而是有增有减,它与雨强及下渗能力有关。
(2)饱和地面径流(蓄满产流)产流机制----Rsat机制:在天然情况下,绝大多数的降水强度都不能满足表层土壤的下渗能力,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不具备产生超渗地表径流的条件。
产流面积的变化:对一些流域而言,地面径流首先产生于沟边、河谷地、坡脚等经常具有较高土壤含水量,并极易达到饱和的相对不大的面积上。随着降雨的继续,饱和面积不断由坡脚向上伸延和扩展(壤中流动态对饱和面积变化有重要作用),饱和面积由上述地区逐次向次一级河沟伸延并扩展,面积不断扩大,但很少能达到全流域。
饱和产流模式的产流特征:
①先满足包气带最大蓄水容量的地方,先产生径流;
②一次降水过程中,随着降水的继续,产流面积不断增大,产流量也增大;
③对同一降水量,其包气带初始蓄水量越大,则产流量越大,反之,初始蓄水量越小,产流量也越小;
④在未满足全流域最大蓄水容量之前,径流系数小于1,满足以后径流系数等于1,此后的降水量将全部形成径流。
联系:都是单点的坡面的流域产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