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自相的贪嗔与佛法中的方便,二者的界限是什么?请以你周围的事情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二者的界限是有没有自私自利的成分,完全是利益众生。
杀生、邪淫等行为对凡夫来说,一点自利的成分也没有比较困难,所以只有获得一地菩萨以上,没有自私自利、完全是利他心态时,才开许行持这些行为。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学习佛法和学习世间法,二者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加以说明。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诸佛法身遍满虚空,故并无所住之界限,惟如释迦牟尼佛等过去佛之报身,是否住于色究竟天?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四章善恶并明中谓,意三者,嫉恚痴。和佛学常识课本中的十事为意三者贪嗔痴,何是何非?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三界六道中均有佛菩萨,人天固无论矣,地狱尚有大菩萨在,岂能谓为无佛法乎?第其弘法救众之方便行为非人类所能知耳,不知佛经上曾言及否?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众生所呈现出来的贪瞋痴,是让我们如何?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贪瞋痴该怎么做?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为什么得到修学佛法的人身并不容易?请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修行人在色界、无色界的贪爱里,容易陷入在哪里?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无始以来,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业,所造之诸罪障,今端坐念实相忏悔,是真忏悔。若念佛时,且念佛且起忏悔何如?起此念头,是否为妄想妄念,有无影响?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