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软性电影和国防电影

正确答案

1、软性电影:
1933.08左翼电影创作GC时期,国民党文人刘呐鸥等人倡导主张“电影是给眼睛吃的冰激凌,是给心灵坐的沙发椅”,他反对左翼电影在银幕上闹意识、充满说教和左倾色彩,他认为电影应该是软性的,提倡艺术快感论。
电影:《化身姑娘》
希望人们脱离现实,但不合时宜,是反动的思想,受到左翼的批判。
2、国防电影:
1936.01上海“电影界救国会”呼吁电影界拍摄民族解放电影。
1936.05讨论后,电影界提出“国防电影”口号,一致认为在民族存亡关键时刻,以电影为武器,更好为抗日斗争服务。
左翼电影:
指1933年到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在上海开展的左翼电影运动及拍摄的一批反帝反封建电影。早在1931年9月,左翼剧联就提出了电影要暴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剥削以及国民党政权的压迫,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并指出知识分子的出路,1933年,由明星、联华、艺华等公司拍摄的约三十几部电影,都遵循了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表现了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斗争,代表作有: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的《狂流》、《春蚕》,沈西苓的《女性的呐喊》,孙瑜的《大路》,吴永刚的《神女》等等。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左右翼电影人围绕“软性电影”展开的论争说明了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软性电影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国防电影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国防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作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国防电影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什么是“国防电影”?其代表作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国防电影”的代表作《狼山喋血记》的导演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简述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和电影美学之间的关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1935年以后,左翼电影运动重新转向高涨,出现了“国防电影”的新高潮。创作者更多地尝试寓言式的隐喻方式曲折地进行表现。《联华交响曲》中的《()》、《()》、《()》及《()》、《()》等影片,在形势不允许用写实主义手法直接表现抗日要求时,创作人员进行了运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电影表现手法的尝试。在许多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社会问题影片中,1933年影片中常见的直露的激进口号减少了,而是思想内容与影片的情节和人物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融为较完整的有机整体。如《()》、《()》、《()》等影片都从不同的侧面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填空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