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下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

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进入封建社会中期以来,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宋明时期,理学获得极大发展。二程发明宋明理学,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这是二程对中国哲学思想的一大贡献。南宋儒家学者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到了明朝中期,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他将“天理”“良知”的封建道德伦理的准则赋予绝对权威性,把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不断发展完善并走向极端化。因此理学属于儒学的新发展,而非与儒学南北鼎立,答案选D。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逆向型选择题(否定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取否定式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错误的”、“不包括”、“无关的”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它主要适用于难度稍大的组合型选择题和逆向型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相似试题
  •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右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该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吾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吾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