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这体现了唐代()

A政治制度的民主进步性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C统治中枢的分权制衡性

D皇权独尊地位有所削弱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说明三省六部制下下诏令要经过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才能生效,体现了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故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相似试题
  • 据钱穆《国史大纲》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由此可知当时()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鉴赏古诗名言,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舌静。” 请问:以上白居易的古诗和王夫之的名言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神祎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①宰相分管事务较多②宰相不被重视③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④三省长官皆为宰相()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渐渐地,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这些宰相职务已经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虚衔。这实际上反映了()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唐太宗李世民规定,谏官可以随宰相入朝议事,谏官事实上已进入了唐代中央政权的决策层。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表明()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