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1 个小题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但在过去的12年中,中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25亿亩,一方面是农民土地被征用滥占严重,同时由于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我国现有耕地退化、沙化、酸化和盐渍化速度惊人。

简答题1

结合材料,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9分)

正确答案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的利用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3分)
(2)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而耕地面积的减少,又会影响到农业的基础地位,影响到经济的长远发展。(3分)
(3)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做到既顾全大局,又重视局部。注重经济整体发展的同时,考虑到耕地问题可能带来的极大危害。反对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3分)

答案解析

该题以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关系为材料,考查学生对联系的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运用。问题很明确的指出了原理范围,学生只需根据对材料的理解选取合适的联系内容即可。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有关系,体现联系的普遍性。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影响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关注耕地问题,说明既要着眼大局,又要重视局部。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点评:该题材料内容简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要理顺,问题明确指明了原理的范围,降低了该题的难度,学生只需准确解读材料内容,并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选择适合的联系观点进行分析。注意原理和材料内容要紧密结合。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