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内容主要包括:①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②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
③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
④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幅度。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一方面增加了商业银行应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减少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货币乘数变小,这两方面降低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和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抽紧,利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相应缩减。反之,过程则相反。
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于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公众预期等都会产生强烈的影响,不利于货币的稳定,也使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调整时机和调整幅度,因而不宜随时使用。
(2)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整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内容主要包括:①再贴现率的调整。再贴现率是一种官定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作为一种基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对整个市场利率水平起牵引作用,主要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及市场利率。
②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主要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
作用过程:当中央银行认为有必要紧缩银根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时,就提高再贴现率,使之高于市场利率,这样就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于是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贴现的数量,使其准备金缩减。商业银行就只能收缩客户的贷款和投资,从而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使银根紧缩,市场利率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反之,过程则相反。
达到的效果:①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贷款和投资行为。
②能产生告示性效果,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和社会大众的预期。
③能决定对谁开放贴现窗口,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方向,还能避免商业银行利用贴现窗口进行套利的行为。
(3)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水平的政策措施。
作用过程: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就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这实际上相当于投放可一笔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如果流入社会大众手中,则会直接地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如果流入商业银行,会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加,并通过货币乘数作用,使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扩大,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倍数增加。反之,当金融市场上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就可卖出有价证券,以减少基本货币,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信用紧缩。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越性表现在:①主动性强。
②灵活性高。
③调控效果平缓,震动性小。
④影响范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