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述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和防止作弊的措施。

正确答案

作弊现象:夹带(身上携带小抄),冒替,冒籍,换卷,贿赂,通关节(与考官互通做记号)。
防作弊:
(1)“别头试”,即对考官子弟另设考场另试。“避有籍”,即考官不得为本地籍贯。“入闱”,考生在贡院待一整月。闭锁考院,考官上任不得回家,断绝与外界联系。
(2)制定惩罚措施,对考官采取警告、降调、撤职、充军、判刑,对考生采取枷号示惩、斥革(革除应试所得称号)、杖责、发配等。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蒲松龄时的科举考试规范很严格的,规定每页写几行,每行写几字,蒲有次过于兴奋,居然跳页写,称为“越幅”以作弊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主持科举考试的古代官署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判断题查看答案

  • 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中在考试时,以()四部书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小题”

    填空题查看答案

  • 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中在考试时,以()五部书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大题”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判断题查看答案

  • 以下名句创作背景和科举考试无关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蒲松龄在后期对科举考试的态度由原来的感慨命运不济转变为对科举考官的尖锐的愤恨和嘲讽。

    判断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