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后人将孔子提出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和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归纳为“三纲五常”。

A

B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相似试题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重视()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下列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 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五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的关系怎样?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上述材料揭示的主旨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有学者认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为此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北宋学者李靓著《常语》三卷,对孟子极力贬斥。他提出:孔子之道是君君臣臣,孟子之道是皆可以为君,因而造成诸侯争霸,天下大乱。他从抛弃训诂发展到公然诋斥孟子,却为宋儒自称继承孔子传统之风开了端绪。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