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述化学性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及机制。

正确答案

按照突触传递信息对下一个神经元的作用,化学性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种。当兴奋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轴突膜去极化,膜外的Ca2+内流使轴突内部Ca2+浓度升高。这就引起突触小泡开始向着突触前膜方向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并发生破裂,通过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如果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的结果增加了突触后膜Na+、K+和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Na+内流使后膜去极化,这就发生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的效应是使突触后膜去极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如果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的结果增加了后膜对Cl-和K+的通透性,尤其是Cl-的通透性,Cl-内流使后膜超极化,产生IPSP,这样就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抑制。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说明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突触前兴奋的神经冲动并不能跳跃突触间隙直接传向突触后成分,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传递机制才能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化学性突触的突触前成份内与信息传递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化学突触传递信息的主要结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化学突触内与信息传递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神经冲动的化学突触传递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复杂转换过程。()

    判断题查看答案

  • 神经信息在脑内传递过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总和后再出现发放过程。

    填空题查看答案

  •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有何特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