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在2005年夏,某中型规模的轴承生产企业引进技术,推出F型通用产品。在试生产阶段,若干家老客户对新产品的样品反映相当好,让企业的决策层对这一型号的产品非常有信心。以两家老客户小批量订单的鼓舞下,企业开始批量生产,很快出现了一些库存。企业引进和生产F型轴承,占用了企业绝大比例的流动资金。因为企业已经不能继续靠银行贷款支撑,企业既需要增加订单,也需要回笼资金。此时,销售部门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经过对客户订货情况的研究,销售部门发现,有些客户因为资金短缺每次只能购小批量的货。尽管企业的新产品有市场优势,一些销售业务员很担心这类客户的忠诚程度,担心客户会被同行业竞争对手给予的资金融通或赊销条件所打动,因而失去一些客户。于是,销售部门向上级提出了一个赊销F型产品的方案。 企业的决策层认为新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同意销售部门大规模采用赊销手段,迅速占领市场,不给潜在的竞争对手以可趁之机。在这种情势下,销售部门改变了销售方式,展开了秋季产品促销活动,对关系好的老客户和业务员认为有实力的大客户开始进行赊销。为了专业起见,销售部门指定了一位受过培训的副经理负责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很快,赊购订单涌了进来,企业的“销售业绩”就直线上升,库存的成本价为2300万元的产品全部被赊销出去,实现了账面利润1500万元。为了应对涌进来的订单,生产车间加班加点地生产,而且企业还拆借了资金进行支持扩大生产。在销售部门取得了订货量直线上升的开门红之后,又打破了多项销售记录。例如,经调查后发现,有一家提出信用申请的客户固定资产相当大,资产总额超过2000万,但流动资金紧张。该客户对F型产品的潜在需求量很大。过去,迫于资金情况,该客户每次只能小批量地订货。另外,销售业务员在一次拜访客户时竟然遇到了竞争对手的销售经理。 鉴于这种情况,销售部门决定批准该客户的信用申请,给予它所要求的800万元的赊购额度。对这个客户的授信,打破了企业以前对单个客户授信额度的记录。半年过去了,在2006年元月末,会计部门报告说,因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已经高达5200万元,其中超过50%是逾期应收账款,账龄分布不合理。另一方面,春节在即,销售部门全体出动,利用春节前的时机进行公关,特别是加紧对哪些拖欠客户的拜访,希望能够收回一定比例的到期货款。但是,回款的效果却非常有限。此时,企业的资金已经枯竭,不仅无法给员工发奖金,连员工的工资都开不出来,企业内部怨声载道。企业的债主也每天登门逼债,总经理和财务经理四处躲避,不敢露面。在销售部门,因为不愿意出去讨债,也不愿每天挨经理的骂,多名销售业务员辞职。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试分析:该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出现了什么毛病?特别是在授信环节犯了什么错误?(提示:从科学授信及健全信用管理管理功能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
(1)企业在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功能时就开展了大规模赊销,这是错误的。
(2)如果企业仅有一名经过简信用管理知识培训的人员,只能在企业征信机构的帮助下,谨慎地展开赊销工作。
(3)企业完全没有控制总体授信(信用)额度。总体授信额度是指企业授给客户群体的总体额度。
(4)确定总体授信额度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销售政策、最佳生产规模、库存量等因素,以及受到来自企业外部的竞争压力。信用管理部门是在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后,确定总体信用额度,并以此指导和控制企业的赊销和应收账款持有水平,并给出一个保险系数,以防止过度授信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枯竭。
(5)总体授信额度的确定要依据企业的实力和资金能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预算。而企业犯的错误是在没有资金能力和实力不够的情况下,盲目乐观地扩大赊销,完全没有控制总体授信额度。
(6)个体授信额度的确定,要参考预测型或管理型数学模型的分析结果,要参考客户的资信等级和风险指数。而企业在进行个体授信时没有参考信用风险控制的量化指标。
(7)对某个客户授信,要了解客户偿还货款的能力,需要知道客户是否有足够可供变现的资产,不能简单地看其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大小。
(8)在做个体授信决策时,除了要知道客户是否有足够可供变现的资产之外,还要知道该客户从多少家供应商处赊购。如果出现问题,企业仅仅是债权人之一。不能简单地认为客户的资产总额大于赊购额就有还款保证,或者简单地认为在客户资产额上打个折扣(案例中50%以上的折扣)就安全/保险。
(9)要了解行业赊销相关指标的中间值,在展开赊销工作2个月后,企业有条件动态控制总体和个体赊销额度,企业并没有这样做,直到年底出现严重问题。
(10)即使出现大量逾期应收账款,但账龄还不算长(1年以内),应该对不同的客户采取强度不同的商账追收或法律诉讼措施,但企业没有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