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徽州所产的茶叶数量多,质量好,花色齐全,名茶众多。这就为徽州茶商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加强了他们在竞争中的实力。
徽州茶叶的销售市场也极为广阔。首先是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自南北朝以来,我国饮茶之风渐盛。延及唐宋,茶已不再是达官显贵、骚人墨客专用的奢侈品,而成为平民百姓日常所需的饮料。自唐宋以来,徽茶已是驰名海内的商品而被行销于全国各地。徽人在长期的交换活动中,积累了茶叶贸易的丰富经验,并在他们之中出现了一些经营茶业的商人。入清以后,徽州茶商更有长足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可见到他们的活动。
北方各省是徽茶的广阔市场,这里人口既多,饮茶之风又盛,而饮用的茶叶全靠南方供应。徽茶在北方销售量极大,徽州茶商也因之而极为活跃。至清朝乾隆时期,北京已有歙人经营的茶行7家,茶商字号166家,小茶店数千家。同治时,歙人吴景隆在苏州开设“吴世美”茶店,除在当地经营批发、零售之外,主要是窨制花茶销往山东、直隶一带,每年行销量达30-40万斤。光绪年间,歙人吴炽甫在徽州、杭州等处收购毛茶,运至福州,在自己开设的“同德”茶厂内窨制花茶。花茶制成后,由海道运往天津、营口,分销于京、津及东北各处。他还在北方设立许多茶庄、茶店兼营零售业务。仅北京一地,他就设有“恒瑞”、“存瑞”、“聚星”、“源成”、“德润”、“肇祥”等字号,在张家口、宣化还分别开设了“德祥”等字号。其资本多达200万元,号称歙县南门首富。
苏浙一带是徽州茶商更为活跃的地方。杭州、苏州、上海可以说是徽茶的三大转运站,因此徽州茶商在这些城市中人数最多,势力最强。苏州的六大著名茶店,全是歙人开设的。早在康熙初年,绩溪的上庄胡氏就在上海设有“胡万盛”茶店。上海著名的大茶庄,如“程裕和”、“汪裕泰”、“程裕新”、“黄山茶庄”、“乾源泰”、“瑞生和”、“胡茂生”等都是绩溪人开设的。
湖广地区消费的茶叶主要来自皖、赣,其次来自苏、浙。徽州茶商在不但把徽州的茶叶大批运往湖广行销,而且还把江西所产茶叶之半数操于己手,行销到湖广地区。汉口的著名大茶庄如“永长春”、“朱谦益”、“四达瑞”、“瑞生泰”、“胡祥茂”、“春茂永”等都是徽人经营的。
五口通商以后,华茶外销量大增,使徽州茶商一度保持着继续发展的势头。这时上海、福州、汉口已成为外销茶的三大市场。其中除福州主要行销武夷山茶之外,上海、汉口都是徽茶外销的主要港口。上海是茶叶外销的最大市场,苏浙皖三省的茶叶大都运集于此,销往欧美各国。光绪时,歙县知县何润生在其《茶务条陈》中称,徽州六县所产之茶“内销者不及十分之一二,外销者常及十分之八九”。在出口贸易的刺激下,屯溪已成了制作洋庄茶的中心。清末民初歙人吴荣寿先后在屯溪开设“吴怡和”、“吴怡春”、“吴永源”、“华胜”、“公兴”等茶号,每年炒制“屯绿”多达数千担至两万担。屯溪的新安江畔是商船云集之处,有时商船多达上千只,时有“无船三百只”之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水运繁忙的景象。
鸦片战争以后,徽商经营的其他行业在列强的侵略下,受到极大的摧残,唯有茶商一枝独秀,呈现出继续发展的势头。然而这仅仅是转瞬即逝的落日余晖,为时不久,茶商也同其他行业的徽商一样,无可奈何地沉沦下去。光绪中叶以后,由于洋商的压价收货、清政府的苛捐杂税以及印度、日本等国茶叶竞争力的加强,中国茶叶的出口贸易越来越不景气,徽州茶商也随之而一蹶不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