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析《温故1942》中的历史观。

正确答案

《温故1942》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和蝗灾,百姓饿孚遍野,而国民政府照样课捐纳税。于是,小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百姓面对这样一个政府,是饿死不当亡国奴,还是为了活命而甘向侵略者低头。小说写到,很多百姓见了白人就下跪,灾民吃了日本人的粮食,还缴了国民党军队的枪。中国的政府在国际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才出来赈灾,而赈灾之款又被贪官污吏给搜刮去。在《温故1942》中,刘震云的语调是少见的激愤,小说中还陈列了很多调查报告式的分析,以及直接的控诉与质问。
刘震云的历史观和我们通常所习见的历史观并不一致,在《温故1942》当中,一反官修历史的冠冕堂皇,百姓也露出了为了活命而不顾国民的羞耻心的“本质”,刘震云的批判的锋芒既指向统治者,也指向一般被压迫者。他把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请下圣坛,揭露他们的无耻龌龊与虚伪,曹操、袁绍、慈禧、朱元璋无不遭到作者锋利之笔的解构。对“人民”,刘震云也毫不留情,“人民”总是势利的,谁得势就跟随谁。作者当然期望于人民的觉醒。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析历史小说《铸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析历史剧《屈原》中“雷电颂”的蕴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析《十年一梦》反省历史的方式及反省历史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郭沫若的历史剧代表作《()》于1942年首演于重庆,轰动了山城;其中“雷电颂”的诗句久久地回荡在嘉陵江两岸。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立足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简析文化批评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析《边城》中的老船夫形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简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