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长篇组诗《诺日朗》发表于1983年5月,当时被称作“轰炸了中国诗坛”。
“诺日朗”是藏语,是一个男神,在四川九寨沟有一座瀑布和一座雪山都以此为名。杨炼选择这么一位勇猛刚健的男神作为自己诗歌的中心,已经部分确定了这首长诗的基调。第一首《日潮》,开篇即道:“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哦,只有光,落日浑圆地向你们泛滥,大地悬挂在空中”。这是落日之前的高原的最后的辉煌,一种令人眩晕的光与热,结合最后一节的诗句:(光)“洗涤呻吟的温柔,赋予苍穹一个破碎陶罐的宁静”,“太阳等着,为陨落的劫难,欢喜若狂”。“破碎”、“陨落”都是一种结束,我们可以设想成第一节写的就是过往文明的辉煌的但不得不到来的结束。
第二首《黄金树》才开始凸显男神诺日朗的形象:“高大、雄健,主宰新月”。这位男神充满了创造的力量,这种创造的力量在本节诗中主要以“欲望”的方式来体现,“欲望象三月/聚集起骚动中的力量”,聚集起的力量是一种创造的力量,它使万物生长、变化:“我来到的每个地方,没有阴影/触摸过的每颗草莓化作辉煌的星辰/在世界中央升起”。
第三首和第二首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仍然是在写一种创造的力量,不同的是,血腥味较浓,这从某种程度上正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认识。“从血泊中,亲近神圣”是这一首的核心观念。滋养男神诺日朗的是鲜血,而他还要率领人们去征服死亡:“用自己的血,给历史签名,装饰废墟和仪式”。这里进一步深化了作者的历史观,历史是创造,是毁灭(包括流血和战争)之后的再生,是从流血的愚昧中跨越之后,才可能接近神圣,接近人类理性。第三首专节写到了“朝我奉献吧!四十名处女歌唱你们的幸运”,这和第二首提到的“流浪的女性,水面闪烁的女性/谁是那迫使我啜饮的惟一的女性呢”是互为呼应的。男神需要女性的阴柔之美进行协调、融解,通过阴阳相生相克来完成艰难的再造过程,这里有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影响。
第四首《偈子》采用凝练抽象的语言总括前面,并进行转化。“绝望是最完美的期待/期待是最漫长的绝望”,“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正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个特征。在前面三首中塑造的诺日朗的形象勇猛刚健,他与传统中国哲学中消极遁世的那一脉正相反对,但又以一种“寂静”的方式开始接近这一传统,将奋争的意志注入其中,到达更高意义上的和谐。这就转换到下一首的“静”的观念。
第五首《午夜的庆典》,采用的是四川民歌丧歌的形式。“惟一的道路是一条透明的路/惟一的道路是一条柔软的路”。勇猛刚健、血腥愚昧经过人类的自我超越,达到了一种阴柔之美的静穆,作者以刚柔相济的方式提升了自己的审美理想。诗人挖掘出了埋藏于历史深层的“静”的再造的活力,那种“被蹂躏的美、灿烂而严峻的美”,因此,“天地开创了”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新的可能。在这组长诗中,杨炼无意中创造了东方式的创世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