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生铁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已还原出来的金属铁溶入其他合金元素和渗碳过程。高炉炉身中的铁矿石一部分在固体状态下就被还原成了金属铁,叫做海绵铁。取样分析表明,炉身上部出现的海绵铁中已经开始了渗碳过程。不过低温下出现的固体海绵铁是以的形态存在的,所以它溶解的碳很少,最多可达0.002%。随着温度超过736℃α铁转变为奥氏体,溶解碳的能力大大提高。
CO分解产生的炭黑(粒度极小的固体碳)非常活泼,它也参加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同时与已还原生成的固体铁发生渗碳反应。CO的分解在)450-600℃范围内最有利,因此炉身上部就可能按上述反应进行渗碳过程。不过由于固体状态下接触条件不好和海绵铁本身溶解碳的能力很弱,所以固体金属铁中的含碳量是很低的。根据高炉解剖资料分析,矿石在高炉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由固相区块状带经过半熔融状态的软熔带进入液相滴落带。矿石进入软熔带以后,矿石还原度可达70%,出现致密的金属铁和炉渣成分的熔解聚合。再提高温度达到1300-1400℃时,含有大量FeO的初渣从矿石机体中分离出去,焦炭空隙中形成金属铁的“冰柱”。此时金属铁仍属固体。温度继续提高至1400℃以上,“冰柱”经炽热焦炭的固相渗碳,熔点降低,才熔化为金属铁滴,穿过焦炭空隙流入炉缸。由于液体状态下与焦炭的接触条件改善,加快了渗碳过程,生铁含碳立即增加到2%以上,到炉腹处的金属铁中已含有4%左右的碳了,与最终生铁成分中的含碳量相差不多。总之,生铁的渗碳过程从炉身上部的海绵铁开始,大部分渗碳过程在炉腰和炉腹基本完成,炉缸部分只进行少量渗碳。因此软熔带的位置和滴落带内焦柱的透液性对渗碳起着重要作用。铁滴在滴落带内走过的途径越长,在滴落带停留的时间越多,它渗入的碳量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