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

正确答案

《雷雨》是属于锁闭式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戏从矛盾冲突已发展到极尖锐化的“危机”入手,时间集中,《雷雨》从第一幕到第四幕时间不到20小时,地点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厅。这种结构有大量的幕前情节:三十年前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三年前蘩漪和周萍的关系,几个月前周萍和四风的关系,如何交代、安排这许多幕前情节是结构的难点。《雷雨》有几条情节线:周朴园和蘩漪;周朴园和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蘩漪和周萍、四凤。剧本巧妙地以明线,、暗线及其交织布局,以幕前情节推动现在的剧情(特别是第二幕周朴园和侍萍相见相认),大量运用“发现”、“巧合”等戏剧技巧(剧中人物发现相互关系),使剧情一浪高似一浪地向高潮发展。当剧中所有人物都彻底“发现”彼此真实关系,尤其是周萍和四凤,高潮就来到了,并迅速转入三死两疯的悲剧结局。这种结构,很有戏剧性,曹禺自己认为“太像戏”了。
《日出》则是另外一种结构,即人像展览式结构,“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没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每个角色都占有相等的轻重,互为宾主,交相陪衬,共同烘托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结构的联系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一基本观念。用的是“横断面的描写”,减少故事的起伏和起承转合、巧合等手法与技巧。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如何理解《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等曹禺话剧中的诗意特征?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采取锁闭式结构的《雷雨》,重视戏剧的集中性和动作性,努力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中强化人物性格心理,但也“太像戏了”(曹禺语),人工痕迹较浓。这种情况后来的《日出》和《北京人》的创作中有哪些改变?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了《雷雨》、《日出》和《()》被称为“抗战三部曲”。

    填空题查看答案

  • 《雷雨》和《日出》戏剧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结合《雷雨》,《日出》两部作品,分析曹禺戏剧的艺术成就。

    简答题查看答案

  • 结合《雷雨》、《日出》等作品,论析曹禺话剧创作的基本风格。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曹禺在《雷雨》、《日出》之后,又连续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主要有()等。

    多选题查看答案

  •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1937年写了(),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填空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