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2010年8月24日,是我国传统民族节日“七月半”,又称“中元节”,民间有烧纸钱祭祀祖先的风俗。九江市政府为此发布“禁烧令”。多数市民表示理解与支持,并通过用鲜花、网络、家庭追悼会等方式代替“焚烧纸钱”的祭拜活动。也有部分市民不理解,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应该禁止。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元节民间烧纸钱祭祖的风俗的认识。

正确答案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间保留钱祭祀祖先的风俗无可厚非。
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③面对传统文化,要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因为它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落后、腐朽的内容应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因为它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2008年9月18日,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这是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后的首个中秋节。下列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只有民族节日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10年4月5日是我国的清明节。这是我国自“黄金周”休假制度调整以来的第三年。2006年5月起,清明习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清明节这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这是国家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这启示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13年8月13日是我国的七夕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庆祝。这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10年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08年9月14日,是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后中国人迎的第一个中秋节。中秋节在中国民间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富有人情味和诗情画意的节日。吃月饼、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08年9月14日,是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后中国人迎的第一个中秋节。中秋节在中国民间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富有人情味和诗情画意的节日。吃月饼、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13年3月13日,是农历的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这表明()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透过民族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题。 2010年2月14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2014年3月13日,是农历的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透过民族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