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罗斯福执政后,为了使新政得以推行,首先干预了立法环节。他提出明确具体的立法计划,而且采取多种手段参与国会的立法进程,大大发展了总统的立法权,使总统从国会的制约者变为立法的领导者。在“百日新政”期间(1933年3月9日-6月16日),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法案,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周折,全部予以批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罗斯福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体

B罗斯福扩大了美国总统的权力

C国会对总统权力的制约不复存在

D国会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的附庸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单选题查看答案

  • 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了提倡民族工业、废科举、设学校、派留学生等措施,其目的是为了()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伯顿.小福尔索姆在《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一书写道:“1932年当选总统的罗斯福,在执政期间遭逢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观点提供依据的有()。①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②美元贬值,加强了与邻国的危机③造成了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④导致1937-1938年失业率猛增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种评价: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道路,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诸如贫困、种族歧视等美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对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1949年8月董必武在政协筹备会议上说:“‘新政协’这一名称已决定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思就是说它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由此推断,改名是为了有利于()①体现更广泛的代表性②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③筹建新中国④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著名历史学家刘绪贻认为,如果只看到新政维护美国垄断资本利益的一面,而无视其避免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崩溃,恢复美国社会信心的一面,那就无法解释新政开始后美国国家经济得以恢复、民主制度得以保存的事实。这一观点()

    单选题查看答案

  • 1933年美国实施的罗斯福新政()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收入5万美元以上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