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2 个小题

材料1
列宁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材料2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3
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简答题1

请结合材料1回答:试根据这一论断分析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原因。

正确答案

列宁的论断说明,革命总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使中国的领土被割裂,独立主权受剥夺,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到严重束缚,人民生活极度悲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代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利益的先后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它们是维护腐朽生产关系的反动势力,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它们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鸦片战争后,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转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答案解析

简答题2

请结合材料2、3回答: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提出的“认清中国的国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重要启示?

正确答案

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政策的基本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得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这是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我们得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列宁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列宁这段话的实质是()

    多选题查看答案

  •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并因此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等等结论。“告别革命论”者宣布:“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2: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材料3:列宁:“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并因此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等等结论。“告别革命论”者宣布:“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2: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材料3:列宁:“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并因此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等等结论。“告别革命论”者宣布:“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2: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材料3:列宁:“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并因此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等等结论。“告别革命论”者宣布:“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2: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材料3:列宁:“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并因此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等等结论。“告别革命论”者宣布:“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2: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材料3:列宁:“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告别革命论”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下面是关于评价社会革命历史作用的一组材料。 材料1:近年来,有人打着“史学改革”或“学术讨论”的旗号,按照他们的逻辑在“回顾二十世纪”的。这些人比附当前对政治稳定的强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大加指责、肆意挞伐。在他们的眼里,近现代中国的革命争不过是“百年的疯狂和幼稚”;“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革命‘破坏一切’”;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由此,他们咒骂“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认为革命归结起来不过是一个“糟”字。他们在大骂“革命”的同时,大力鼓吹“改良”,认为革命是—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并因此得出“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等等结论。“告别革命论”者宣布:“21世纪不能再革命了”。 材料2:马克思:“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材料3:列宁:“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