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988年1月1日10时10分,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梁洼镇南街村煤矿主副井贯通巷掘进头出现空气变冷,煤壁挂汗、裂缝滴水、炮眼向外流水、顶板滴水、水响声、臭鸡蛋味、夹钎子等透水预兆时,矿领导不下井察看险情,没有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制度,既不撤人,又不向上级汇报处理,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导致透水事故,造成1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通过此案例,说明为什么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透水预兆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透水前的预兆有哪些?

正确答案

透水前必定有预兆,这是人们从每次透水事故教训中得出的一条正确结论。如果能够掌握这一规律发现透水预兆,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很多透水淹井事故和由于透水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是可以避免的。
透水前的预兆有:
(1)煤壁(或巷道壁)“挂红”;
(2)煤壁〈或巷道壁)“挂汗”;
(3)巷道空气变冷;
(4)煤层发潮、发暗;
(5)巷道产生雾气;
(6)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
(7)有“嘶嘶”的水叫声;
(8)有臭味。
“挂红”,是积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煤壁出现暗红色水锈,臭昧是空气中含有硫化氢气体,这两种现象表明接近的水源是老空积水或岩溶水。“结汗”是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透过煤岩裂缝,在煤岩层面上聚成的水珠。但有时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煤块,会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假象;识别这种假象可采取"剥皮"的方法,将“挂汗”发潮的煤面剥去一层,观察新煤面是否也“挂汗”,如果仍有结汗、发潮现象,则是透水的前兆。空气变冷是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的正常现象,人进去有凉爽感,且时间越长,越感到阴凉。雾气是当巷道内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的。遇到上述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固支架,进行探放水。
井下的高压积水,向煤层裂缝强烈挤压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的声音,称作水叫。井下出现水叫声,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已很接近,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若是煤巷掘进,透水即将发生。
发生底板鼓起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底极受承压含水层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共同作用的情况,这种情况属于透水预兆;另一种是受矿山压力单方面的作用而产生的,这种情况一般不突水。因而,巷道发生底鼓时,一方面要派人监视底鼓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报告矿调度室,值班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到井下观察和查阅水文资料,如果证实是由水造成的,应迅速采取处理措施。
上述征兆,并不是每个工作面透水前都一定要全部出现,有时可能发现一两个,一旦发现有透水征兆,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报告矿调度。如果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某井地质预告显示,井深900~1000m井段的岩性是以砂泥岩为主,但在960m附近有一燧石夹层;实际钻进时,以950m所测的迟到时间10min作为950~1000m井段的岩屑迟到时间;963~964m的钻时突然增高,判断963~964m钻遇燧石夹层,钻至井深964m的时间是11:00,钻至井深965m的时间是11:03,捞取砂样时在965m岩样中才第一次见到燧石岩屑(取样间距为1包/米);在钻井参数和钻井液排量相同的条件下,965~1000m的岩屑迟到时间应采用()min更准确。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长期观测点(站)一般每5-10天观测一次,雨季与洪峰期应加密观测。观测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水文年,至少应包括地下水的()和()。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在井(孔)中观测水温,需采用()或()。观测时应将温度计置于观测的含水层的深度,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在色谱分析资料解释中,当C1/(C2+C3+C4)为10~15时,储层内的流体是凝析气→干气。

    判断题查看答案

  • 描述砂岩岩心时,主要矿物成分用“为主”表示,其余矿物成分分别以含量多少,用“次之”(含30-20%),“少量”(10~15%),“微含”(小于5%)来表示。

    判断题查看答案

  • 在同深度条件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的比值大于1时,为异常高压。

    判断题查看答案

  • 采用WJ-B(或WJ-A)数字化荧光仪对岩屑样品进行荧光检测时,所需岩样质量为1g,氯仿10ml浸泡3min再作检测。()

    判断题查看答案

  • 单井日产液在5~10t的抽油机井热洗后扣产3()。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聚合物驱注入液粘度井口取样每月()次,两次间隔时间在10d以上。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