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压力感受性反射测定方法
①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测定
将大鼠颈动脉窦区与体循环隔离,保持其传入神经与中枢的联系,改变窦内压(ISP),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获得ISP与MAP变化的关系曲线,即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功能曲线。
将大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的头端将气管和食管一起结扎切断,翻向头端。切断胸锁乳突肌和肩胛舌骨肌,充分暴露双侧颈动脉窦区。分离双侧降压神经和右侧窦神经并切断。游离左侧颈总动脉,在近心端结扎颈总动脉,向其远心端插入聚乙烯管作为灌流的流入道并与蠕动泵和压力传感器相连,记录窦内压。结扎颈内动脉的远心端,向其近心端插入聚乙烯管作为灌流的流出道。结扎颈外动脉近心端。要尽量避免损伤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间组织,以免损伤颈动脉窦的传入神经及其与中枢联系(如图)。用经过95%氧气和5%二氧化碳饱和的Krebs-Henseleit液(K-H液)作为灌流液(37℃,pH值7.35~7.45),通过程序控制蠕动泵的灌流压,记录动脉血压和心率,绘制压力感受器功能曲线(如图)。
判断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的主要指标包括:
(1)阈压(threshold pressure):能引起全身动脉血压发生反射性下降时的ISP值;
(2)饱和压(saturation pressure):全身血压不再随ISP增大而发生进一步的反射性变化所对应的ISP值;
(3)平衡压(equilibrium pressure):又称闭环工作点,为MAP与ISP相等时的压力值,表示ISP与MAP在这个水平上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达到平衡,这一血压水平即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动脉血压的调定点(set point)。高血压病人的压力感受性反射调定点升高,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向右上方移位,称压力感受性反射重调定(resetting);
(4)压力感受性反射工作范围(operating range):SP与TP的差值;
(5):最大斜率(peak slope):ISP变化引起MAP变化最敏感的部位,相当当于曲线最陡部位。斜率大小反映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
② 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测定
大鼠麻醉后,一侧股静脉插管供静脉注射用,一侧股动脉插管记录血压和心率。采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苯肾上腺素(1、5、10、20和40μg/kg),升高血压而引起反射性的心率减慢方法测定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注射苯肾上腺素后,血压立即升高,血压升高达峰值后5 s内心率降低至最低值,2 min内可恢复对照水平(如图)。
(2)高血压病存在明显的心血管反射异常。高血压动物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向右上方移位,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调定点发生重调定,即在较高的血压水平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同时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也显著降低。心交感传入反射一种是交感兴奋性反射,高血压病的心交感传入反射病理性增强,涉及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机制。中枢血管紧张素Ⅱ和活性氧等在高血压病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阻止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