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917年,学者杜亚泉发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推崇中国传统和平、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均贫富等思想,同时他也认为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他一再强调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这表明杜亚泉()。

A推崇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反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

C坚定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比较客观地认识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从材料“《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再强调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自封自囿’”信息,再结合时间“1917年”信息,综合选择D。A项在时间和主张上都不符;B与材料主张无关;C项与材料观点矛盾。
相似试题
  • 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在学术上实行()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填空题查看答案

  • 有学者认为:1917年革命的深远历史根源在于俄国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以及由这种特殊性所造成的矛盾。这种矛盾最主要是指()

    单选题查看答案

  •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单选题查看答案

  •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单选题查看答案

  •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区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单选题查看答案

  • 1917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说: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当时要“应世界之潮流”主要任务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第100年,牛顿出生,那一年伽利略刚刚去世。这似乎预示着牛顿所从事的研究将开始孕育一个“全新的文明”。所谓“全新的文明”是指()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