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应如何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正确答案

奶牛场经营是一项比较复杂、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将奶牛科学的理论及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应用于奶牛场的生产实践,合理地将人和资源结合起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奶牛生产能否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有关经济政策外,如前所述,奶牛场的布局与设计,生产及自然资源条件、奶牛场的规模、奶牛场的组织机构、种公牛质量、牛群质量与结构、饲料与牛奶价格、管理制度与计划等,都是经营好奶牛场的先决条件。
此外,奶牛场为提高经济效益,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优秀公牛配种以改良牛群质量。在奶牛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优秀种公牛配种,尽快改善牛群质量,以提高群体产奶水平。
(2)加强牛群繁殖管理,缩短产犊间隔。产犊间隔的长短主要决定于产后空怀天数。实践证明,经营管理好的奶牛场,乳牛的平均空怀天数为60~90天,但多数奶牛场空怀天数在120天左右。所以繁殖管理不好的牛群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例如,某奶牛场饲养成母牛500头,以每头成母牛平均空怀120天计,则较正常空怀天数多30天,因此,只是产后空怀天数一项一年将多花费30万元(500头×20元/每头每天×30天)。
(3)重视牛群健康管理。保持奶牛良好的健康状况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如患乳房炎牛的单产不仅比正常牛大为减少,而且临床乳腺炎牛乳无法出售。在抗生素治疗期间,牛乳的用途极大地受到限制,特别是因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奶牛全身感染被迫淘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又如蹄病不及时治疗,牛的体况和产奶量将会锐减;再如,生殖器官疾病,会造成不孕和难孕,导致低产,甚至淘汰。因此,奶牛场必须重视牛群的健康管理。
(4)努力提高母牛单产水平。提高成母牛单产是增加经济效益最主要的途径。从引进良种(包括冻精)、加强后备牛培育,规范饲养管理,做好牛群繁殖和疫病防治工作等各方面努力,以提高牛群的单产水平。一头奶牛从出生至投产,该期间的饲养费用投入在6000元左右。该牛单产水平越高则收回其在后备期的投入所需时间越短。此外,由于奶牛的维持需要是相对恒定的,其分解到牛奶单产中的份额随着单产的提高而减少。因此,不断提高奶牛的单产和延长成母牛的有效利用年限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5)降低成母牛更新率,调整成母牛的更新胎次。成母牛更新率是年内死亡、淘汰、出售成母牛数与年内存栏成母牛数之比。在生产过程中,一是要控制青年母牛的转群头数,也就是降低育成母牛的饲养头数;二是要降低成母牛更新率,调整成母牛的更新胎次。成母牛群平均胎次由三胎提高到四胎,即意味着增加一年的使用年限,产值和效益可提高33%。调整平均胎次的工作,一定要引起经营者的重视,成母牛的年均更新率最好不超过15%。
(6)降低饲养成本,开展综合利用。奶牛场饲料消耗费用,一般约占总生产费用的64%~65%。饲料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牛乳成本的升降及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对饲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必须高度重视。一是饲料消耗定额应该按照饲养标准严格执行。在饲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奶牛的产乳性能,尽可能满足其营养需求,使其多产乳,同时又要考虑到某一阶段,因过量投料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对奶牛健康造成的危害;二是要合理搭配日粮。日粮应以粗饲料为主,这既符合奶牛生理特点,又价格低廉。营养均衡的日粮可以有效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此外,出售种牛、淘汰低产奶牛(指经产牛产奶低于成母牛平均产奶量10%以上或初产牛产奶低于成母牛产奶30%以上的牛)、发育差的牛,以及犊公牛肉用也是一项重要的收益。这既可以提高牛群质量、降低饲养成本、节约其他费用,又可提高经济效益。可见,开展各类牛的综合利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经营方法。
(7)加强管理,充分提高劳动生产率。工资和福利费用一般占总成本的15%~20%。因此,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充分调动劳动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按照不同的工作岗位,规定适当的劳动定额,按劳取酬,多劳多得。
(8)压缩经营费用,减少设备投资。经营奶牛场,除饲料费用、工资费用外,设备费及其折旧费也是一项较大的支出。奶牛场在可维持正常生产的条件下,牛舍和设备不必花钱太多,尤其在贷款的情况下更应压缩开支。牛舍及设备要依本场的资金情况进行安排。或逐步更新、或改造现有房舍,也可利用旧料建造。同时应加强保护和维修,尽量延长房舍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年限。生产中任何一项开支的加大,都会使成本提高,而盈利减少。所以,奶牛场必须精打细算,增收节支。
(9)重视记录与记账工作。簿记是经营工作的一面镜子,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方法,奶牛场必须重视记录和记账工作。通过对账簿中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比较经营成绩,不断总结经营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扬长避短。奶牛场每经一定时期(月终或年终)应进行结账与决算。奶牛场记录和簿记,一般主要包括财产记录、劳动记录、饲料记录、生产记录、用品记录、奶牛群育种资料记录及奶牛疾病及其防治记录等。
(10)坚持学习研究不断进行经验交流。为了不断提高奶牛场经营管理水平,奶牛工作者应经常坚持学习专业知识和出外考察学习。开展各项试验研究,并不断总结经验,进行交流。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在日常管理中,应如何判断奶牛的健康状况?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当奶牛出现酒糟中毒时,应如何防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奶牛结核病应如何防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奶牛应如何做好乳房卫生保健?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当奶牛出现非蛋白氮中毒时,应如何防治?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在奶牛生产中,应如何确立合理的精粗料饲喂顺序?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奶牛常用的疫苗有哪些?如何使用?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如何对奶牛进行妊娠诊断?

    简答题查看答案

  • 奶牛猝死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