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析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正确答案

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在1752年提出的,即当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会引起该国汇率的变化,进而引起黄金的输出入,而黄金的流动又会使该国银行准备金发生变动,而银行准备金的变动将引起国内货币数量的变化,从而影响国内物价,物价的变动又会导致进出口变动,最后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提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学者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概要介绍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名词解析查看答案

  • 试述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内容及其前提条件。

    简答题查看答案

  •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实际上是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

    判断题查看答案

  •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中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影响商品价格的结论,是以()为理论前提的。

    填空题查看答案

  • “物价-铸币流动机制”是英国经济学家()对国际金本位制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功能的表述。

    单选题查看答案

  • 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自由贸易。

    判断题查看答案

  • 最早的国际收支理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论”是()提出的。

    单选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