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阅读下面一则案例,完成下面的问题。师:我注意到一个问题,不管是诗篇中还是你们的写作中,都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学生讨论)生:因为丁香美丽、素雅,能突出姑娘的美丽。师:还有吗?(学生苦思冥想)师:看大屏幕,读读,找找共同点,看能否得到提示。(出示资料)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师:我们来概括一下诗人在本诗中的感情、情绪生:失望、痛苦、迷惘、忧郁……师:听你这样一说,我怎么觉得戴望舒痛苦得不能自拔啊!(学生笑)有没有积极的一面?(学生思考)师(提示):仔细读诗歌。生(顿悟):有!文章最后一节,诗人在丁香姑娘消失后,并没有绝望,依然在雨巷中执著地追寻、守望。师: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材料),请语文科代表为大家读一读。生:作者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后期诗歌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师:说得太好了,老师很欣慰也很感动,在此老师送给同学们我很喜欢的两句话,让我们以此共勉(大屏幕显示):不要放弃你的理想,当理想没有的时候,你还可以生存,但虽生犹死。--马克·吐温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有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克雷洛夫 问题:1.以上有关文本《雨巷》的教学实录片段中,教师几次用到了多媒体? 2.如果把第二次的教学媒体用在教学开始,恰当吗?为什么?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教学媒体,恰当地使用教学媒体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1.《雨巷》这堂课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为课堂教学生色不少,案例中三次用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第一次,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丁香"意象的内涵时,通过大屏幕补充了李商隐《代赠》和晚唐李璟《摊破浣溪沙》中的诗句。第二次,在探讨诗歌的主旨时,通过大屏幕提供了诗人简介和时代背景,便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并进一步把握文本,为学生最后比较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蕴,提供了及时而又恰到好处的帮助。第三次,在教学结尾处,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分享自己喜欢的话的形式收柬全课,既延续了诗歌的氛围,又达到了情感的共鸣,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2.把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放在这堂课的开始,并非不可,但不如放到这儿更能契合学生的思维,如果把这一段教学内容放在开头,只能单单是作为一个教学引入内容,而放在这里,则使其成为了诗歌鉴赏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教学更浑然一体。
3.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化、直观化,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可以营造学习氛围,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丰富对作品的理解"。可见,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以景显情,以声传情"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体味作品的内蕴,培养想象力和鉴赏力。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阅读《窗》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师:学完了泰格特的《窗》,老师现在给大家留一份作业自助餐,你可以选做其中的一项。1.××是文中的成语,用其中五个编写一段话。2.以"人性的弱点"为题,写一篇读后感。3.参考《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项链》,就课文结尾的特点,写一则3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下面的分析正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以下教学案例,回答问题。一、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一张八开纸、一块玻璃学具准备:一张白纸、两支不同颜色的彩笔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师:在写作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画方画圆"的游戏,好吗?生:好。师:下面,讲一下游戏的规则及要求。规则:双手同时在一张纸上画"方",画"圆",不允许用尺子和圆规。要求: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观察自己画的"方和圆"的效果;②观察到前面现场演示同学的神态并描述。2.做游戏,练能力游戏1: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两支彩笔在同一张白纸上画方、画圆。(5秒钟学生全部完成)师:谁能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杰作?(有6名学生主动到前面展示了作品。)师:他们画得怎样?生:他们画得都很认真,但都不方不圆。师:从这个游戏结果上看,大家有何感悟?生:有的说:"一心不能二用";有的说:"右手画得比左手好,说明熟能生巧。"有的说:"看花容易,绣花难。要做好一件事情,非得下一番苦功。"有的说:"我成绩不好,就像一手画方,一手画圆一样,上课经常是一心二用,听课质量较低,以后我要改掉这个毛病。"等。(师点评)游戏2:找3名学生到黑板前,面对学生现场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玻璃上进行双手同时画方、画圆的表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3名表演学生的神情。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把观察到的神情进行书面描写。生:展示描写片段。(师点评)3.教师点拨,学生写作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表现得都很出色。大家把刚才所看、所听、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下面我提两点要求:①确立题目。②以记叙、议论两种表达方式为主。生:精神饱满,奋笔疾书。师:巡回指导。4.作文展示,学生点评学生的习作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并推选较优秀的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对比点评。5.学生谈本节作文课的收获6.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问题:这是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的作文课教学设计,请认真阅读并进行简要评析。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教师出示下面几句诗,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并说出好在何处。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要求各小组采取合作的方式,推举发言人参加课堂交流)生1:我认为第一句中写的好的是“喧”和“动”,他们分别写出了竹林中和荷塘里的人们的活动场景。翠竹林里,欢乐的洗衣姑娘回家了,青莲水中,勤劳的捕鱼汉子返航了。生2:明明是“浣女”喧,而作者却说是“竹喧”,这是因为“浣女”们在竹林中,被竹林所隐没。作者不直接写“渔舟”,而先写莲叶分拔的场景,这是因为渔舟为莲叶所遮蔽,这样写更有诗意。师:诗人这样描写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什么感情?生:表达了诗人追求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也有远离官场的意图。师:后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诗中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师:很好,同学们体会得很到位。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不但可以知道诗中描写了什么,还能体会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所以,语言对诗歌来说非常重要。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教师出示下面几句诗,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并说出好在何处。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要求各小组采取合作的方式,推举发言人参加课堂交流)生1:我认为第一句中写的好的是“喧”和“动”,他们分别写出了竹林中和荷塘里的人们的活动场景。翠竹林里,欢乐的洗衣姑娘回家了,青莲水中,勤劳的捕鱼汉子返航了。生2:明明是“浣女”喧,而作者却说是“竹喧”,这是因为“浣女”们在竹林中,被竹林所隐没。作者不直接写“渔舟”,而先写莲叶分拔的场景,这是因为渔舟为莲叶所遮蔽,这样写更有诗意。师:诗人这样描写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什么感情?生:表达了诗人追求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也有远离官场的意图。师:后一点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诗中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师:很好,同学们体会得很到位。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不但可以知道诗中描写了什么,还能体会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所以,语言对诗歌来说非常重要。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教师的教学实录,完成问题。师:老师发现你们在写作中经常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大家为什么喜欢用丁香来形容女子呢?生:因为丁香美丽、素雅,能表现姑娘的美。师:还有吗?(生沉默)师:李商隐《代赠》有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代诗人李璟也说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大家来看看这些诗中的丁香,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师:我们来概括一下诗人在本诗中的感情、情绪。生:失望、痛苦、忧郁…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戴望舒痛苦得不能自拔啊?大家想想还有没有积极的一面?生:有!在文章结尾丁香姑娘消失后作者并没有绝望,依然在雨巷中执着地追寻。师:很好,你看得很仔细。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教师的教学实录,完成问题。师:老师发现你们在写作中经常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大家为什么喜欢用丁香来形容女子呢?生:因为丁香美丽、素雅,能表现姑娘的美。师:还有吗?(生沉默)师:李商隐《代赠》有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代诗人李璟也说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大家来看看这些诗中的丁香,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师:我们来概括一下诗人在本诗中的感情、情绪。生:失望、痛苦、忧郁…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戴望舒痛苦得不能自拔啊?大家想想还有没有积极的一面?生:有!在文章结尾丁香姑娘消失后作者并没有绝望,依然在雨巷中执着地追寻。师:很好,你看得很仔细。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一段《社戏》的教学实录,回答下面的问题。师:我们今天来学习《社戏》。首先我们来看看题目,从题目来看,你们觉得社戏应该是什么?生:一种文化艺术。师:文化艺术?一种怎样的文化艺术呢?生:一种戏剧。师:之前我们做过一次实践活动--“戏曲大舞台”,你觉得它应该属于哪种戏剧?(指明一生回答)生:没有研究过。师:请坐。我们看看下面有个注释: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来描写这个社戏的。同学们把语文书打开,翻到《社戏》这篇课文。在这个教学实录中,教师采用的是哪种教学方法?()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阅读以下教学案例,回答问题。一、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一张八开纸、一块玻璃学具准备:一张白纸、两支不同颜色的彩笔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师:在写作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画方画圆"的游戏,好吗?生:好。师:下面,讲一下游戏的规则及要求。规则:双手同时在一张纸上画"方",画"圆",不允许用尺子和圆规。要求: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观察自己画的"方和圆"的效果;②观察到前面现场演示同学的神态并描述。2.做游戏.练能力游戏1: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两支彩笔在同一张白纸上画方、画圆。(5秒钟学生全部完成)师:谁能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杰作?(有6名学生主动到前面展示了作品。)师:他们画得怎样?生:他们画得都很认真,但都不方不圆。师:从这个游戏结果上看,大家有何感悟?生:有的说:"一心不能二用";有的说:"右手画得比左手好,说明熟能生巧。"有的说:"看花容易,绣花难。要做好一件事情,非得下一番苦功。"有的说:"我成绩不好,就像一手画方,一手画圆一样,上课经常是一心二用,听课质量较低,以后我要改掉这个毛病。"等。(师点评)游戏2:找3名学生到黑板前,面对学生现场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玻璃上进行双手同时画方、画圆的表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3名表演学生的神情。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把观察到的神情进行书面描写。生:展示描写片段。(师点评)3.教师点拨.学生写作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表现得都很出色。大家把刚才所看、所听、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下面我提两点要求:①确立题目。②以记叙、议论两种表达方式为主。生:精神饱满,奋笔疾书。师:巡回指导。4.作文展示.学生点评学生的习作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并推选较优秀的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对比点评。5.学生谈本节作文课的收获6.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以下教学案例,回答问题。一、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一张八开纸、一块玻璃学具准备:一张白纸、两支不同颜色的彩笔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师:在写作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画方画圆"的游戏,好吗?生:好。师:下面,讲一下游戏的规则及要求。规则:双手同时在一张纸上画"方",画"圆",不允许用尺子和圆规。要求: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观察自己画的"方和圆"的效果;②观察到前面现场演示同学的神态并描述。2.做游戏.练能力游戏1: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两支彩笔在同一张白纸上画方、画圆。(5秒钟学生全部完成)师:谁能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杰作?(有6名学生主动到前面展示了作品。)师:他们画得怎样?生:他们画得都很认真,但都不方不圆。师:从这个游戏结果上看,大家有何感悟?生:有的说:"一心不能二用";有的说:"右手画得比左手好,说明熟能生巧。"有的说:"看花容易,绣花难。要做好一件事情,非得下一番苦功。"有的说:"我成绩不好,就像一手画方,一手画圆一样,上课经常是一心二用,听课质量较低,以后我要改掉这个毛病。"等。(师点评)游戏2:找3名学生到黑板前,面对学生现场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玻璃上进行双手同时画方、画圆的表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3名表演学生的神情。师: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请把观察到的神情进行书面描写。生:展示描写片段。(师点评)3.教师点拨.学生写作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表现得都很出色。大家把刚才所看、所听、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下面我提两点要求:①确立题目。②以记叙、议论两种表达方式为主。生:精神饱满,奋笔疾书。师:巡回指导。4.作文展示.学生点评学生的习作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并推选较优秀的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对比点评。5.学生谈本节作文课的收获6.教师总结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