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一、滨岸砾岩这种砾岩主要形成于海或湖的滨岸地带,由河流搬运来的砾石沿海(湖)岸,经海(湖)浪作用长期改造而成。其特点是砾石成分较单一,以稳定组分为主,如石英岩、隧石及石英等;分选性好,往住以一个粒级占绝对优势,在直方图上显示为一个突出的主峰;磨圆度极好;扁平对称的砾石常见,粗砾很少。砾石最大扁平面向着深水方向倾斜,倾角不大,一般7°~8°,不超过13°,砾石长轴(即A轴)大致与海(湖)岸线平行。滨海砾岩中有时含滨海的生物化石碎片,但很少含有完整化石。在海侵过程中,这种砾岩常是底砾岩的开始部分。砾岩体成层性好,横向分布稳定,呈席状延伸。
二、河成砾岩常见于山区河流中.多位于河床沉积的底部,砾石成分复杂,由于搬运不远,故不稳定组分仍然存在,常可出现由各种岩石成分组成的砾石;杂基中具大虽石英、长石、暗色矿物等砂级碎屑和泥质混入物。分选较差,砾石的对称性差;砾石最大扁平面向源倾斜,呈叠瓦状排列,倾角较大,一般15°~30°;长轴大部分与水流方向垂直,但近岸处多与岸边平行,河床砾岩化石少见,但有时可见大的硅化木,一般多呈透镜体出现,其底部可见冲刷现象,有侵蚀切割下伏岩层的痕迹,呈不平坦的冲刷面。应当指出,上述砾岩的砾石排列定向性只是限于一般的稳定河流中。在湍急的山间河流中,砾石定向方式则有所不同,其特点是砾石长轴平行水流分布,最大扁平面或者向源倾斜,或者与水流方向一致。至于在洪水期密度很大的混浊河流中,则完全不出现叠瓦状构造,砾石多以直立状排列为特征。滨岸砾岩(特别是湖成的)与距离山区不远的河成砾岩呈逐渐过渡关系,在它们之间常很准划定出确切的界线。为了找出海成与河成砾岩的鉴别特征,曾有过许多尝试。通常认为海成砾岩远比河成砾岩的磨圆度好,扁度大,最大扁平面对层面的倾角较小。此外,具叠瓦状的海成砾石倾向与砂岩斜层理倾向基本一致,而河成砾石倾向则与之相反。再次,滨岸砾岩粒度分布特征呈单众数,河成砾岩呈双众数。最后,滨岸砾岩成层性好,横向分布较稳定,呈席状延伸,而河成砾岩常呈透镜状产出。河成砾岩多为复成分的岩屑砾岩,其中混有多种砾石成分,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是某种成分的砾石占优势。但有时它也可以是单成分的岩屑砾岩,如石灰岩砾岩、花岗岩砾岩。后者的存在反映了特定的地质条件,如近物源,供给区缺少砂、泥物质。强烈的构造活动以及快速侵蚀虫和沉积等。
三、洪积砾岩存成层岩石圈中,最厚的砾岩堆积为山麓冲积扇一粗粒洪积物。它是由山区洪流(包括暂时河流和经常河流)在流出山间峡谷进入平原时,流速骤减,致使带出的碎屑物质快速堆积而成。这种砾岩沿山麓分布,厚度巨大,有时可达几千米,其形成与毗邻山区持续上升遭受剧烈剥蚀有关,它与砂岩、泥岩一起构成磨拉石建造。其特点为砾石较粗大,含较多中砾级甚至粗砾级砾石,分选很差,直方图上常显不出特征峰值;磨圆度也低;杂基成分常与砾石成分相似,并多具泥质;胶结物多为钙质、铁质,岩体多呈透镜状和楔状体,在靠近山麓的岩体一侧,切割—充填构造很常见。沿剖面向上,砾石成分常作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河流切割其流经区域的不同母岩的性质所决定的。
四、冰川角砾岩冰川角砾岩即通称的冰碛岩。其特点是成分复杂,常可见新鲜的不稳定组分;分选极不好,大的砾石和泥砂混杂,直方图上呈现多峰;有时砂泥含量甚多,砾石含量不超过50%,与滨海(湖)砾岩相比,共有较多细粒填隙物。砾石多呈棱角状,有些碎屑常见几个磨平面,从而使角砾岩形状极为特征,如常见的所谓多面体砾石和熨斗状砾石,砾石表面常有丁字形擦痕。冰川角砾岩的层理不清,常呈块状;砾石排列极为紊乱,最大扁平面的倾角很大,甚至直立。
五、滑塌角砾岩在地形陡峻地区的边界地带,常常由于某种地质营力作用发生崩塌,或沿斜坡发生地滑,从而形成滑塌角砾岩这种角砾岩可以发生在陆上或水下,通过加进的水而过渡为泥流和浊流。滑塌和地滑通常与斜坡构造及岩性有关,特别是某些亲水性粘土矿物的存在,为上覆地层的运动提供了润滑剂。此类砾岩的特点是棱角状角砾和磨圆砾石可同时存在,这是由于陡崖崩落下来的已固结的岩屑多呈角砾状,而当发生水下滑动时携带来的半固结底部沉积物很容易成为磨圆砾石,此种角砾岩分选性很差,砾石大小极不一致,由很小的到直径可达几米的都有,厚度变化大,常呈透镜状岩体产出。它们虽分布很局限,但却有特殊的地质意义。
六、岩溶角砾岩岩溶角砾岩亦称为洞穴角砾岩。这种角殊岩的形成与下伏物质(如膏盐层)被溶解以及上覆地层的坍塌作用有关,尤其是石灰岩的坍塌,因此,在地下水活动的石灰岩发育区,常可见到由溶洞顶壁垮塌堆积形成的角砾岩。这种角砾岩有广泛的分布,并且在地层上有固定的层位,而且一般在深处被膏盐层所取代。其特点是角砾通常为板状碎片及各种大小的石灰岩块,杂基仍是碳酸盐质的或是风化的红土物质。角砾呈高度棱角状,毫无分选,成分单一。岩溶角砾岩一般因有大量碳酸盐岩细粒杂基而导致碎屑与杂基之间的区分不清楚。这种角砾岩层厚度变化很大,由几厘米到几米或者更厚。角砾岩层顶、底界特别是底界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