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考察古籍概况,确定研究目标:目录是文化发展史的缩影,通过目录,可以对本专业的古籍数量,学术价值如何,哪些古籍亟待整理出版,哪些需要辑补或辑佚,等从而确定研究的目标。
(2)搜集版本,选择善本:整理古籍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校勘。因此,搜集多种不同版本,是进行整理的条件。通过目录,可以了解一部书的刊刻情况,版本的多少及其优劣,为下一步的工作创造条件。
(3)考篇目之分合:一部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多经过数次整理和刊刻,篇卷往往有分有合。如《素问》一书,《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其中有《素问》九卷;齐梁间全元起作《素问训解》为九卷,其篇目与今通行王注本不同。王注本整理为二十四卷,后世刊行版本,有九卷本,十二卷本,二十四卷本,而明正统道藏刊本为五十卷。这类情况,从历代目录对《素问》的著录,可以反映出来。
(4)考书之真伪:利用历代目录是否著录,可以考辨古书的真伪。如《银海精微》,旧题唐孙思邈撰。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即根据唐宋各代的目录中未见著录,并结合宋代王安石等关于“银海为目”说,断定此书为宋以后之书。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中指出:“此书不惟不见于唐宋艺文志,亦绝不见于明以前藏书家目录。考《千顷堂书目》卷十四医家类有《银海精微》二卷,在明代不知撰人之内,书名、卷数,皆与《四库》著录本同。然则此书乃明人所作,本不题撰人,亦未尝依托古书,不知何人忽题为孙思邈,盖方技家辗转传钞,因其书不著姓名,恐其书不足以取重,遂妄取古人之名以实之耳。”
(5)考亡佚之书:历代典籍的散亡,已述于前。有的全书亡佚,有的残缺不全。因而辑失工作也是整理古籍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目录,可以了解书的亡佚状况,如书名、卷数、作者、书的性质等,为辑佚提供有关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