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1)强化主体意识,实现自我教育和管理
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了解并满足学生切实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双向活动中来。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增强其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从而选择性地接受外界知识和影响,并将其内化为内在品质,进而达到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发展能力的目的。
(2)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教育新途径
发挥新媒体乐于被大学生群体接受这一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应用的多媒体手段,形成宣传教育互动平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实现信息传递的方便快捷。
(3)打造互动式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度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空前广泛,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要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情景剧、辩论赛、小品、演讲、微电影等喜闻乐见的课堂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单向式、灌输式、被动式课堂向互动式、渗透式、主动式课堂转变,紧跟时代脉搏,抓住社会热点,关注热门词汇,提高学生参与率,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成效得到提升。
(4)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的主要方式,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素质拓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岗位体验、实习实训等,都可以使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
(5)实施激励引导,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将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感,进而“外化”为合乎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行为,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不容忽视。要给予正确的激励和引导,保证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拓展自身素质,实现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的统一,从而达到道德内化和行为外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