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皮肤或粘膜下出血按出血直径如何区分?常见于什么病?

正确答案

皮肤或粘膜下出血直径不超过2mm的称为瘀点;直径为3—5mm者为紫癜;直径5mm以上者为瘀斑;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
皮肤粘膜下出血常见于造血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某些血管损害的疾病以及工业毒物或药物中毒等。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皮肤粘膜下出血,直径小于()时称为瘀点,直径为()者为紫癜,直径大于()者为瘀斑,()并伴有()称为血肿。

    填空题查看答案

  • 下列哪项不属于皮肤或粘膜下出血()

    单选题查看答案

  • DIC突出表现是全身广泛性出血,常见皮肤、粘膜出血点和瘀斑。

    判断题查看答案

  • 成年人血小板的正常参考值(100~300)×1012/L,血小板减少时可出现皮肤、粘膜下出血或紫癜。

    判断题查看答案

  • 血尿伴皮肤粘膜出血见于()

    多选题查看答案

  • 鼻粘膜出血的常见部位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血小板少于50×109/L的患者,皮肤、粘膜呈现出血斑点主要是由于血小板:()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腺鼠疫:寒热头痛、()、面红、结膜充血(眼红)、皮肤粘膜出血点等。()及周围组织显著红肿热痛硬。

    填空题查看答案

  • 出血点是指出血部位直径小于();紫癜是指出血部位直径在();出血部位直径大于()称为瘀斑;伴有皮肤明显隆起的称为()。

    填空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