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4 个小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里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四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同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简答题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的抉择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正确答案

变化:从主张变法维新(或君主立宪)到认可共和革命。
说明:民主共和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梁启超顺应了历史的变化。

答案解析

从材料“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可以看出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后来认可民主共和,说明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简答题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抓住“苏俄这根稻草”的。

正确答案

说明:接受中共和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助;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进行国共合作。

答案解析

从材料“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可以看出孙中山要向俄国寻求帮助,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
简答题3

20世纪初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社会因素及相关实践活动有哪些?

正确答案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展实业救国活动。
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成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资产阶级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答案解析

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经济的变迁。有沉沦到上升的社会因素可以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的重大变革回答。
简答题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正确答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答参加维和行动等也可);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答出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活动亦可)。

答案解析

要求答出在世纪跨越时期中国在经济、外交方面的史实,可以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参加里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活动和参加一些国际性的组织等方面来回答。
考点:20世纪中国的民主共和的思潮;孙中山的转变与国共合作;中国融入世界的行动等
点评:20世纪初期,民主共和思潮在中国传播,在辛亥革命后,共和思潮传播的速度明显加快,共和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在20年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进步的趋势,开始由原来的“沉沦”逐渐的处于“上升”状态,孙中山革命思想转变,开始走向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国民大革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展。在20世纪后期 中国进一步的融入世界,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地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等,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