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传播效果的形成是一个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不仅传播主体、内容和技巧会对效果产生影响,传播对象自身的属性也起着同样重要的制约作用。
(1)意见领袖的作用。人际传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社会交际,同时也是为了交流信息、交换意见和相互影响。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卡兹和拉扎斯菲尔德在《个人影响》和罗杰斯在《创新与普及》中的概括,意见领袖具有下述基本特征:
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意见领袖是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人。
②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③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在现代都市社会中,意见领袖以“单一型”为主,即一个人只要在某个特定领域很精通或在周围人中享有一定声望,他们在这个领域便可扮演意见领袖角色,而在其他不熟悉的领域,他们则可能是一般的被影响者。在传统社会或农村社会中,意见领袖一般以“综合型”为主。
④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2)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的影响。考察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有两个基本视角,一是作为规定社会关系网络的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不仅存在着意见领袖的个人影响,由成员的多数意见所产生的群体压力也对个人的言行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二是作为个人行为的精神依托点的群体,即由过去和现实的群体归属关系所产生道理的观念、价值、行为准贝1j的内在化,统称为“群体规范”.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看起来似乎完全出于个人决定的行为,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内在化的“群体”‘即群体规范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凯利和沃卡尔特得出了下述结论:成员的群体归属意识越强,.对群体规范的忠实程度越高,因而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宣传也就越能表现出较强的抵制态度。
(3)受传者的个性与传播效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人比较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或劝说,有的人则固执己见,我行我素。在传播效果研究中,这种“容易”或“难以”接受他人劝说的个性倾向,称为个人的“可说服性”.根据日本传播学者饱户弘的分类,可说服性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可说服性--说服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在某些话题上可能容易接受他人意见,而在另一些话题上则可能容易产生拒绝或排斥态度。
②与特定议论或诉求形式相关的可说服性一如有的人容易接受道理说服,而有的人则容易接受场面或氛围的感染;有的人对“强加式”说服表现出自发反感,而对“诱导式”说服则很容易接受等等。
③一般可说服性--与主题或说服形式无直接关系,受个人性格和个性所规定的、对他人意见容易接受或排斥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