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本题共包含 3 个小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以农立国……山林河川若是破坏了,民众就被迫流亡,统治者也就统治不下去了。“故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管仲认为管制山林川泽,保护生物资源,并不是把山林河川泽封禁起来不让人们利用,而是必须按照规定的时节开放,让人们充分利用其间的生物资源。“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管子·地数》)“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管子·八观》)管子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措施是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的……可见保护环境必须以法律的手段来实施才可有效。
——摘编自李素平《先秦保护环境的思想及对治》
材料二:“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更令人震惊的是,1952年12月4日……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有四千七百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大雾之后几个月,又有八千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
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多项赋权)》,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伦敦市政府还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鼓励市民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自行车,开辟更多的绿化带,以及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等。
英国政府对排污行为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例如,《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污染工业必须采取手段,避免将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否则将面临严厉处罚。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可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汽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
—一摘编自唐佑安《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
材料三:室外空气和水污染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健康和非健康损失的总和约相当于每年1000亿美元(约相当于GDP的5.8%),空气污染,尤其是大城市的空气污染导致肺癌、呼吸系统疾病等肺部疾病发病率上升……水污染正在进一步加剧中国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致使水资源短缺总成本约占GDP的1%……中国对自身面临的污染挑战进行这项具有突破性的评估,表现出它对解决问题的决心之大。
——2007年世界银行和中国政府的合作研究报告《中国环境污染损失》

简答题1

根据材料一回答,管仲重视环境、保护自然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因: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保护环境富民强国。
表现:遵照时节适度开放利用山川林泽;制定严厉的法律,皇室贵族也必须遵守。

答案解析

主要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古代中国是以农立国”“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的……可见保护环境”等信息可知原因为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保护环境富民强国;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材料提炼信息归纳,结合“必须按照规定的时节开放”“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等信息可得出其表现为遵照时节适度开放利用山川林泽;制定严厉的法律,皇室贵族也必须遵守。
简答题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的原因及英国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途径。

正确答案

原因: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严重。
途径:制定多项法律;完善配套措施;对排污进行严格控制。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解题的关键是抓住“19世纪的英国”,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当时英国的“雾都”出现于英国工业革命有关,致使环境污染严重;第二小问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即可,由材料中信息可知途径为制定多项法律、完善配套措施、对排污进行严格控制。
简答题3

中国对解决自身面临的污染问题“决心之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认识。

正确答案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发展低碳经济;建立健全环保机构和环境法律体系等。

答案解析

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识的能力,解题时围绕环境保护,结合材料分析归纳即可,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发展低碳经济;建立健全环保机构和环境法律体系等。
相似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估算 材料二:中国古代社会人口估算 材料三: “高宗(乾隆皇帝)谕内阁曰:‘……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犹幸朕临御以来,辟土开疆,幅员日廓,小民皆得开垦边外地土,籍以暂谋衣食。然为之计及久远,非野无旷土,家有赢粮,未易享生平之福。”——《清史稿》 材料四: 明清之际,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出现过剩人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为应付严峻的生计问题,……不得不从副业生产中寻找生活的出路。这一地区种植棉花和从事棉纺织业,就是以副养农、以副助农的一种选择。——《中华文明史》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估算 材料二:中国古代社会人口估算 材料三: “高宗(乾隆皇帝)谕内阁曰:‘……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犹幸朕临御以来,辟土开疆,幅员日廓,小民皆得开垦边外地土,籍以暂谋衣食。然为之计及久远,非野无旷土,家有赢粮,未易享生平之福。”——《清史稿》 材料四: 明清之际,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出现过剩人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为应付严峻的生计问题,……不得不从副业生产中寻找生活的出路。这一地区种植棉花和从事棉纺织业,就是以副养农、以副助农的一种选择。——《中华文明史》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估算 材料二:中国古代社会人口估算 材料三: “高宗(乾隆皇帝)谕内阁曰:‘……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犹幸朕临御以来,辟土开疆,幅员日廓,小民皆得开垦边外地土,籍以暂谋衣食。然为之计及久远,非野无旷土,家有赢粮,未易享生平之福。”——《清史稿》 材料四: 明清之际,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出现过剩人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为应付严峻的生计问题,……不得不从副业生产中寻找生活的出路。这一地区种植棉花和从事棉纺织业,就是以副养农、以副助农的一种选择。——《中华文明史》

    简答题查看答案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人口估算 材料二:中国古代社会人口估算 材料三: “高宗(乾隆皇帝)谕内阁曰:‘……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犹幸朕临御以来,辟土开疆,幅员日廓,小民皆得开垦边外地土,籍以暂谋衣食。然为之计及久远,非野无旷土,家有赢粮,未易享生平之福。”——《清史稿》 材料四: 明清之际,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出现过剩人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为应付严峻的生计问题,……不得不从副业生产中寻找生活的出路。这一地区种植棉花和从事棉纺织业,就是以副养农、以副助农的一种选择。——《中华文明史》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简答题查看答案

  • 材料一: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从材料一看,雍正帝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说出他的根据。

    简答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