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Ⅱ期膜性肾小球肾炎
BⅠ期膜性肾病
CⅢ期膜性肾病
DⅣ期膜性肾病
EⅤ期膜性肾病
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有钉突形成(嗜银染色)见于()。
单选题查看答案
图-1IgG沿毛细血管壁细颗粒状沉积,图-2免疫荧光显微镜所见:IgG和补体呈细颗粒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图-3电镜下,可见较暗的电子致密的免疫反应物质弥散分布在增厚的基底膜上。其病理可诊断( )
单选题查看答案
图-1为HE染色,图-2为PAS染色,图-3免疫荧光镜下可见IgM团块状沉积于病灶区,图-4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系膜增生(M)。阅读这些病理图片,诊断其病理类型是( )
单选题查看答案
男性,64岁,双下肢水肿2周,血压130/80mmHg,尿蛋白8.2g/24h,红细胞10~15/HP,尿本-周蛋白(-),血肌酐105μmol/L,血白蛋白21g/L若病理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基底膜上皮侧有钉突形成(嗜银染色),IgG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颗粒状沉积,电镜见足突广泛融合,最可能的诊断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男性,64岁,双下肢水肿2周,血压130/80mmHg,尿蛋白8.2g/24h,红细胞10~15/HP,尿本-周蛋白(-),血肌酐105μmol/L,血白蛋白21g/L若病理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基底膜上皮侧有钉突形成(嗜银染色),IgG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颗粒状沉积,电镜见足突广泛融合,最可能的诊断为()。
单选题查看答案
下述两张免疫荧光图片显微镜下表现为:肾小球抗纤维蛋白原抗体荧光染色阳性(肾小球损伤严重,以致纤维蛋白原都漏入了Bowman’s囊,导致了上皮细胞的增生)。该表现可考虑为( )
单选题查看答案
女性,26岁。反复口腔溃疡、关节痛2年,伴光敏感,2周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化验:尿Rt:Pro(+++),RBC10~20/HP,血ANA(+)。肾穿刺病理:系膜细胞及基质轻度增生,内皮细胞增生,内皮下及上皮下嗜复红蛋白沉积,部分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检查:IgA(++),IgG(+++),IgM(+++),C1(++),C3(++),FRA(++),沿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呈颗粒样及团块样沉积( );女性,52岁。关节痛及双下肢水肿2年,加重3周。化验:血Rt:WBC3.0×10/L,Hb78g/LPLT6×10/L;尿Rt:PRO(+++),RBC8~10/HP,血ANA(+)。肾穿刺病理:系膜细胞及基质轻度增生,基膜不均质增厚,上皮下.基膜内及内皮下嗜复红蛋白沉积。免疫荧光检查:IgA(++),IgG(++),IgM(++),C1(++),C3(++),FRA(++),沿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呈颗粒样及团块样沉积( );女性,40岁。双下肢水肿1年,加重2周,伴双膝关节痛1周。化验:尿Pro(+++),RBC1~3/HP;血Rt:WBC4.0×10/L,Hb100g/L;HBsAb(+)。肾穿刺:基膜弥漫增厚,钉突形成,上皮下嗜伊红蛋白沉积。免疫荧光检查检查:IgA(-),IgG(++),IgM(+),C1(-),C3(++),FRA(-),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样沉积( )
配伍题查看答案
膜性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好发于中老年,大量蛋白尿,对激素治疗不敏感,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很低
判断题查看答案
膜性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好发于中老年,大量蛋白尿,对激素治疗不敏感,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40%~50%
判断题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