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从1928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中国文化界出现了一个重大的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一般又称左翼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创作实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3年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向诗人发出了“从事于革命的实际活动”的号召。蒋光慈率先在诗歌创作上体现了这一要求,他的诗集《新梦》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先河。
无产阶级诗歌把五四新诗平民化的趋向发展到极致,它强调直接从外部世界,即大时代里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吸取诗情。诗人自觉地把“我”消融于无产阶级战斗群体中,这样,就从另一个角度消解了早期白话诗及抒情诗的强烈的主观性和个人性。无产阶级诗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诗歌(文学)必须向读者提供理想,这必然加重议论成分,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直露,想象也趋于平实,这些,又是与早期白话诗相通的。
1928年1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由蒋光慈、钱杏邨主持,同年3月,倾向自由主义的作家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为核心的《新月》月刊创刊,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是维护“独立、健康的原则与尊严的原则”。这两种刊物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开端。
1929年9月,国民党提出“三民主义文艺”的口号,公开宣言打到“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1930年3月,上海成立了左翼文艺界认识的革命文艺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蒋光慈、田汉、阳翰笙等40余人[]出席了大会。郭沫若、郁达夫都加入了“左联”,选举了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7人为常务委员。后来茅盾(沈雁冰)、周扬也参加了“左联”。在成立大会上,鲁迅做了后来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1932年成立了“左联”电影小组,夏衍被任命为组长,成员有钱杏邨、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当时的工作从四个方面全面开展,即1.抓好编剧部门,把几个电影公司的主要导演的剧本创作抓过来;2.抓好影评工作,到1933年初上海几家主要报纸的电影副刊几乎全部掌握在进步影评家手中;3.输送新人,把文学、话剧、音乐、美术界的进步分子介绍到各影片公司去,扩大左翼力量;4.大力介绍苏联电影、翻译苏联电影剧本及理论著作。从此,左翼电影运动以明星公司为策源地开始迅速发展。
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的《狂流》成为左翼电影的先声,继之便有《铁板红泪录》、《盐潮》、《母性之光》、《三个摩登女性》、《香草美人》、《上海二十四小时》等左翼影片相继问世,左翼电影局面由此大开。1933年,是左翼片获得丰收的一年,故在当时被称作“左翼电影年”。
“左联”的成立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他们发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要铲除“多型的文艺意识”,而统一于“民族主义”的“中心意识”。但是他们并未出现比较像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