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于3岁—5岁的儿童和少年,即骨生长最活跃时期,男多于女。胫骨和股骨发病率最高(约占60%),其次为肱骨、桡骨及髂骨。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最常见致病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乙型链球菌。临床表现:儿童多见,好发于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其次为肱骨与髂骨。发病前常有外伤史。起病急骤,有寒战,继而出现高热至39℃以上,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儿童可有烦躁不安、呕吐与惊厥,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或感染性休克。早期患区剧痛,肢体半屈曲状,周围肌肉痉挛,因疼痛抗拒作主动与被动活动,局部温度高,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显。数天后可出现局部水肿,压痛更加明显,说明已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穿破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此时疼痛反可减轻,但局部红、肿、热、压痛却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急性骨髓炎的自然病程可以维持3~4周,脓肿穿破后疼痛即刻缓解,体温逐渐下降,脓肿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病变转入慢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