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致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目中“知州”、“知县” 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的信息可知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C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地方行致的控制,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相似试题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单选题查看答案

  • 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出现这一现象的朝代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在中国古代,丞相制度从创立到废除的过程中,下列哪些官职的设置达到了加强君权、削弱或牵制相权的目的()①秦朝的御史大夫②唐朝的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三省长官③宋朝的参知政事④明朝的六部尚书

    单选题查看答案

  •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唐景龙元年(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说明当时()

    单选题查看答案

  • 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

  •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单选题查看答案